春暮
云头红上三竿日,烟际青来数点峰。
桑椹熟时鸠唤雨,麦花黄后燕翻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红霞映照在太阳初升之时,云烟之间显现出青山和几座山峰。
当桑葚成熟时,斑鸠呼唤着雨滴的到来;当麦花在风中摇曳时,燕子在翻飞起舞。
去完善
释义
《春暮》: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的诗。
1. 云头红上三竿日:云头,指天空的云彩;红上,指太阳升起;三竿,形容太阳升得很高。这句诗的意思是,太阳从云彩中升起,已经很高了。
2. 烟际青来数点峰:烟际,指烟雾笼罩的地方;青来,指山峰在烟雾中显现出绿色;数点,形容山峰的数量不多。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烟雾弥漫的地方,有几座山峰显现出绿色的景象。
3. 桑椹熟时鸠唤雨:桑椹,即桑葚,一种果实;熟时,指桑葚成熟的季节;鸠唤雨,指斑鸠在呼唤雨水。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桑葚成熟的季节,斑鸠在呼唤雨水。
4. 麦花黄后燕翻风:麦花,指麦穗开花;黄后,指麦穗开花后的时期;燕翻风,指燕子在风中飞翔。这句诗的意思是,在麦穗开花后的时期,燕子在风中飞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象。诗人首先通过“云头红上三竿日”和“烟际青来数点峰”的描述,展现了春天的明媚阳光和清新风景。接下来,诗人通过“桑椹熟时鸠唤雨”和“麦花黄后燕翻风”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桑椹成熟时的降雨以及麦花金黄后的燕舞,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天之中。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传达了诗人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暮》是南宋诗人王迈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40年左右,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宋朝的疆土已经大大缩小,北方被金国占领,南方则由南宋统治。
王迈(生卒年不详),字迈功,号虚舟,南宋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他曾在南宋官场上担任过一些职务,但因直言敢谏,屡次遭到贬谪。在王迈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成功。尽管如此,他还是以文学才华和道德情操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当时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北方的金国不断南侵,而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种环境下,王迈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和痛心。他用诗歌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时光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