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起桅

标题包含
起桅
百尺危樯一尺乌,一夫击鼓百夫呼。 何似北人将远适,呼童秣马与膏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洲渔父。北宋文学家、诗人,与苏轼、黄庭坚等大家都有交往。 他生于宋仁宗时期,具体生年不详。他的家族世代为官,家境富裕。张舜民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泛结交名士,学识渊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高高的桅杆上停着一只乌鸦,一个人敲鼓,百个人呼应。 怎么像北方人要去远方呢?叫仆人喂马和润滑油车吧。
去完善
释义
1. 起桅:张舜民所作的《起桅》是描绘古代出征远航的场景。题目中的"起桅"二字预示着航行即将开始。 2. 百尺危樯:指高高的桅杆,象征着船只的高大。 3. 一尺乌:指的是乌鸦,在古代有不吉利的象征。这里的“一尺”是为了和下文的“百尺”对应,实际上乌鸦并不止一只。 4. 一夫击鼓百夫呼:形容军号齐鸣,气氛紧张。 5. 何似:如何比较。 6. 北人:北方人。这里北人将远适意味着离家远行去服役或征战。 7. 呼童秣马:呼唤孩子准备马匹。秣马是喂马的意思,预示准备出发。 8. 膏车:用油脂涂抹车轮,使车辆运行得更顺畅。在这里意味着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去完善
赏析
《起桅》这首诗歌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船队起航的情景。首句“百尺危樯一尺乌”,形象地展现了桅杆高耸、船帆扬起的壮观画面。次句“一夫击鼓百夫呼”,则表现了船长敲击船钟召集船员时紧张而有序的气氛。第三句“何似北人将远适”,传达了诗人对于即将远航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忧虑和不安。结尾两句“呼童秣马与膏车”,表达了诗人呼唤家人为自己准备好出行的马车和用品,以便随时启程。整首诗歌通过对起航场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淡淡的担忧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起桅》是宋代诗人张舜民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热衷于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关注国家兴衰和民生疾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张舜民正身处繁华的汴京(今河南开封),这里的富饶与热闹让他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然而,由于当时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战争频发,民生凋敝,张舜民也目睹了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惨状。 因此,他在《起桅》一诗中描绘了渔舟起航、江水滔滔的场景,既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又隐喻了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张舜民作为一代文豪的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