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彦功入都
握手论心九历年,中间多难不堪传。
相亲幕府分襟后,说到铜官制锦前。
访我田园犹命驾,爱贤时节好加鞭。
别怀莫问书疎数,老病无端日昼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年以来我们心意相通,期间经历了很多苦难无法一一详述。自从在幕府分离之后,谈到了在铜官共同编织美好未来的时候。时常来访我的田园还邀请我一同前往,在那个爱才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努力前进。离别之际不必计较书信往来频繁与否,因为我年老多病,白天也常常需要休息。
去完善
释义
1. 握手论心:形容亲密的朋友关系;
2. 九历年:多年未见的意思;
3. 多难:指的是作者与陈彦功共同经历过的许多困难时期;
4. 堪传:能够传颂的意思;
5. 幕府:指的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湖南南岳的别墅,这里指作者的住处;
6. 铜官制锦:指南朝文学家谢脁的诗歌创作,这里借指陈彦功的文学才华;
7. 爱贤时节:热爱贤才的季节,这里指春天;
8. 加鞭:形容努力奋进的样子;
9. 别怀:离别的情绪;
10. 书疏数:通信的频率;
11. 老病:年老体弱的病症;
12. 日昼眠:白天睡觉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送别友人赴京的诗。诗人通过与友人的握别,表达了双方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理想追求。在诗中,作者运用了一些生动的场景描绘,如“多难不堪传”、“访我田园犹命驾”等,展现了他们在艰难时期依然保持信念的不易与坚定。同时,通过“爱贤时节好加鞭”这样的句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希望他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够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送陈彦功入都》是南宋诗人曹彦约所作。曹彦约生活在南宋末年,正是国家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他曾任尚书省左司郎官,后出任江南东路转运判官等职,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深刻的了解。在这首诗中,曹彦约表达了送别友人陈彦功的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陈彦功在诗中是即将前往都城(即临安)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在这个时期,科举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许多有志之士通过科举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然而,在南宋末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科举考试却显得有些无力。当时的国家政治腐败,战乱频发,民生凋敝,科举制度已无法为国家选拔真正的人才。曹彦约在诗中对陈彦功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科举考试为国家尽一份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送别陈彦功之际,曹彦约回顾了自己与陈彦功之间的友谊,以及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这种友谊在乱世中显得尤为珍贵。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们的友谊增添了一抹忧伤。曹彦约在诗中表达了希望陈彦功能够金榜题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友谊可能会因时空的阻隔而逐渐疏远。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曹彦约作为一个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