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国信张宗益少卿过潭州朝拜信武殿

标题包含
和国信张宗益少卿过潭州朝拜信武殿
夷裔陵边久,文明运算高。 三冬驰日御,一夜陨星旄。 从此通戎赂,于今袭战袍。 威灵赡庙像,列侍写贤豪。 民获耕桑利,时无斥堠劳。 金缯比干橹,未损一牛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福建泉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 他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历任地方官和中央官职。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关心民生,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遥远的陵墓边,异域的文化传承繁盛如斯。 在这漫长的冬日里,文明之光璀璨夺目。 昼夜兼程的使者如同流星划过天际,飘扬的旄旗预示著战争的到来。 自从建立了外交关系,战斗的号角便时常响起。 神圣的庙宇内,威严的神像俯视众生,英勇的烈士们陪伴左右。 百姓们在田间辛勤耕耘,祈求战争的远离。 金戈铁马的长河之中,英雄豪杰们留下了永恒的传说。
去完善
释义
1. 夷裔:指少数民族地区或外国。 2. 陵边:靠近边境的地区。 3. 文明:这里指文明教化。 4. 运算:这里指运筹策画。 5. 三冬:冬季的三个月。 6. 日御:代指皇帝。 7. 一夜:一夜之间。 8. 陨星旄:古代用彗星出现作为军事上的不祥之兆,故此句象征战争发生。 9. 通戎赂:与敌人通使以探情报。 10. 袭战袍:穿上盔甲准备战斗。 11. 威灵:威势与灵光。 12. 庙像:指供奉在庙中的神像。 13. 列侍:指排列成行的侍卫。 14. 贤豪:贤明而有才略的人。 15. 斥堠:古代的侦察兵。 16. 金缯:金属和丝织品,用以馈赠邻国和购买敌国的物资。 17. 干橹:盾牌和大橹,指兵器。 18. 未损一牛毛:形容战争的损失非常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中国与外国的友好交流以及对外政策的改变。诗人苏颂以夷裔和文明的对比来表现两者的差距,并赞扬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他还描述了朝廷对待外族的态度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强调了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以及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诗中的“三冬驰日御,一夜陨星旄”是作者对于军事行动的象征,象征着战争的迅速结束,同时也隐含了对战争的忧虑。接下来的两句“民获耕桑利,时无斥堠劳”则转向描绘百姓安居乐业,农业生产顺利,没有战争带来的劳苦。这是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一种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讲述对外关系的改变,表达了对和平共处、文化交流的向往,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苏颂在公元1085年写下《和国信张宗益少卿过潭州朝拜信武殿》一诗。当时苏颂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的职务,负责编纂和校对古籍、史册等工作。在闲暇之余,他与国信张宗益一同拜访了潭州的信武殿,并写下了这首诗。 这一时期,北宋政局相对稳定,皇帝重用文臣,积极推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作为文人,苏颂在文学创作上受到了皇帝的重视与支持。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而是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民生问题。在这次拜访信武殿的过程中,他不禁想起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那些为国家付出青春与热血的英勇将士们。 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与西夏的关系较为紧张。宋朝皇帝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派遣了大量使者前往各地宣抚,加强与各地方的联系。张宗益作为国信使者的身份,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苏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宗益的敬意和对国家忠诚的支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