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相公
白麻诏出凤凰池,金节铜符副锡珪。
故事周公不之鲁,是行山甫亦徂齐。
百年礼乐更梼杌,万国车书载狄鞮。
开阖乾坤容海运,斡回枢极寄杓携。
故都形胜余龙虎,开府文章盛壁奎。
列坐诸生亲绛帐,纵谈禅伯得金篦。
四山岚气连松梓,二水波涛乱鼓鼙。
里老傍车看画鹿,江灵低首避燃犀。
鸿河带地长余润,蟠木开花亦有蹊。
跃冶空惭折钩喙,在钧仍似落巢泥。
苦心刻鹄才成鹜,卑意函牛祇洎鸡。
早晚重开丞相阁,为公羸马踏沙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纯净优雅的白话文:
在凤凰池中发布命令,手持金节铜符和锡珪。
遵循古老传统,如同周公前往鲁国,也如郑玄游历齐国。
更新百年的礼乐制度,推广万国的文化教育。
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团结各方力量。
古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坛繁荣昌盛。
学生们认真听讲,探讨学问,提升素养。
山林之间的景色令人陶醉,江河湖泊波光粼粼。
乡民们围着马车观看画鹿,江水中的精灵回避火光。
广阔的天地间有着无尽的恩泽,弯曲的老树也能开花。
人生难以尽如人意,但也需付出努力。
用心刻画的天鹅却成了野鸭,期待的是小牛却成了鸡。
期盼有朝一日能再次为宰相献策,骑着瘦弱的马儿踏上沙堤。
去完善
释义
1. 白麻诏:古代皇帝亲笔手书的命令,以白麻纸书写,故称。这里指王相公接到的任命诏书。
2. 凤凰池:古代中国传说中凤鸟群居的水池,后来成为皇家园林的代称。此处借指朝廷。
3. 金节铜符:古代诸侯、大臣代表帝王授予权力的信物。金节象征君主的权力,铜符则是军队调动之用。
4. 故事周公不之鲁:这句意思是说,当年周公辅佐周成王时,不离开首都洛阳而到鲁国去。这里用来赞扬王相公的职责所在,无需远离朝廷就能发挥作用。
5. 是行山甫亦徂齐:这句典出自《诗经·大雅·烝民》中的“至于大邦,惟命是从”。这里的“山甫”指的是周公的儿子,他前往齐国完成父王的使命。此句表达王相公将像山甫那样去往齐国为国家效力。
6. 百年礼乐:指王相公对国家百年大计的关心。
7. 梼杌:上古传说中的恶兽,比喻社会的弊端。
8. 万国车书:指四海之内各个国家间的交流往来。
9. 狄鞮:古代的西方国度,用以象征遥远的外国。
10. 开阖乾坤:形容王相公有扭转乾坤的才能和气概。
11. 斡回枢极:斡是旋转的意思,枢极是天体运转的中心。这句话意味着王相公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和智慧。
12. 故都:指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指的是王相公将要前往的地方。
13. 龙虎:形容这个地方地势险要。
14. 开府文章:指王相公的文章充满智慧和才华。
15. 壁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书斋名,借指王相公的个人修养与学识。
16. 列坐诸生亲绛帐:形容王相公与学生之间密切的关系。
17. 禅伯得金篦:禅宗高僧的智慧如同能洞察一切的宝物。这里暗示王相公有卓越的见识和能力。
18. 四山岚气:描述山中云气缭绕的景象。
19. 二水波涛:表示江河湖海的自然风光。
20. 里老傍车看画鹿:形容地方百姓对王相公的到来充满期待。
21. 江灵低首避燃犀:传说中一种灵异的生物,能够看透水下的一切。这里用燃犀来比喻王相公的眼光犀利,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22. 鸿河带地:形容疆域辽阔。
23. 蟠木开花亦有蹊:意为天地间万物皆有其生长之道。
24. 跃冶空惭折钩喙:表示自己虽然努力却还未能达到理想状态。
25. 在钧仍似落巢泥:钧是天平,这里指人间世界。诗句表示自己虽然身处世间,依然觉得自己像从巢穴中掉落的鸟儿。
26. 苦心刻鹄才成鹜:古人以画鹅不成反成鸭的故事来形容模仿他人不成反而弄巧成拙的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的期望过高,可能事与愿违。
27. 卑意函牛祇洎鸡:比喻自己虽然卑微,但仍尽力而为。
28. 丞相阁:古代宰相处理政务的地方。
29. 羸马踏沙堤:形容王相公勤奋工作,为民奔波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王相公的治世才能和德行,通过对典故的运用以及描绘自然景象,展现出一幅和谐繁荣的社会画面。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呈现了王相公的威严、智慧与为民情怀。其中,“故都形胜余龙虎,开府文章盛壁奎”等句寓意着王相公具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和文学修养。而末尾的“早晚重开丞相阁,为公羸马踏沙堤”则预示了这位相公必将再度崛起,为国家建功立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王相公》是北宋诗人刘攽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60年至1020年之间,正值北宋初年。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也相对密切。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友谊和离别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关注。
刘攽在此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任地方官员,又担任过中央政府的职务,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对朋友别离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