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三贤堂诗

标题包含
和三贤堂诗
谁称三老作三山,夫子宁居季孟间。 骆厩侍人多媿色,鳖头处士若为攀。 辞草小技应閒事,节义千年真大闲。 何似眉山专一壑,九京贤圣尽欢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称为三山的三老?老师安居在四季和孟之间。 骆驼马厩里的仆人们都很羞愧,像鳖头的隐士该如何去接近他们呢? 诗歌创作的技巧应该是闲暇时的事情,而节义能够流传千年才是大事。 不如就像眉山的苏轼一样,专注于一处,那在九泉之下的圣贤都会感到快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贤堂诗:此诗是诗人以三贤堂为题所作的诗篇。 2. 家之巽:家在此指的是故乡。巽(xùn),在八卦中代表风,也有指向西南方之意。这里可能是指家乡的一隅之地。 3. 谁称三老作三山:这里的“三老”可能指的是三位有威望的老人,“三山”可能是指三座高山或三个著名的山峰。 4. 夫子宁居季孟间:这句表示那些有威望的人宁愿居住在春秋之间。“宁居”意味着居住的环境。“季孟”在这里指的是春秋二季。 5. 骆厩侍人多媿色:这句表示骆马寺的官员们都感到非常羞愧。“骆厩”在此指的是古代的寺庙或朝廷。 6. 鳖头处士若为攀:这句表示那些隐居之士如何去追求理想的生活。“鳖头”是指乌龟的头,此处可以理解为隐者的象征。 7. 辞草小技应闲事:这句表示辞藻华丽的文章是小道中的小道。 8. 节义千年真大闲:这句表示高尚的节操和道义才是真正的大道。 9. 何似眉山专一壑:这句表示为什么不像苏东坡那样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呢?“眉山”是指苏东坡的老家眉州,而“一壑”则形容他对文学创作的专注。 10. 九京贤圣尽欢颜:这句表示即使是在九泉之下,圣贤们也会为你感到高兴。
去完善
赏析
《和三贤堂诗》家之巽此诗通过对三位贤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和人生价值的态度。首联以“谁称三老作三山,夫子宁居季孟间”起笔,赞美了三位贤者的高尚品德,同时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颔联“骆厩侍人多媿色,鳖头处士若为攀”则描述了这些贤者在世人眼中的形象,他们虽然地位崇高,却并不炫耀自己的才华,反而谦逊有礼,让人敬仰。颈联“辞草小技应閒事,节义千年真大闲”则是作者对这些贤者的评价,他们认为写诗只是闲暇时的消遣,真正重要的是坚守节义,这种精神才是永恒的财富。尾联“何似眉山专一壑,九京贤圣尽欢颜”则以典故结尾,表达了对这些贤者的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三贤堂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明朝中期,约公元1450年左右。在那时,于谦正身处宦海沉浮之中,历经朝廷风波,对于世事人生的思考颇深。 明朝中期,社会政治斗争激烈,官场腐败严重。于谦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始终坚守信念,不畏权贵。他曾在江西、河南等地担任巡抚,为民请命,治理地方,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也曾因直言不讳而触怒当权者,多次遭受贬谪。尽管如此,于谦从未放弃自己的信仰,始终坚持真理。 在这个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民间疾苦重重。于谦在诗中表达了对三位贤人的敬仰之情,希望他们能为国家分忧解难,为人民谋福祉。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身陷困境,但仍坚定信念,要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决心。 总的来说,《和三贤堂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明朝中期社会的矛盾和纷争,以及于谦作为一名正直官员,在面对艰难困苦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仰和高尚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