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福胜院

标题包含
福胜院
三过山中寺,劳生有底忙。 梵书虫蠹纸,佛界燕巢梁。 晓日光明藏,野花知见香。 丰碑如会意,读罢更彷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次路过山中的寺庙,辛劳的生命在忙碌什么。 佛经藏在被虫子蛀蚀的纸张中,佛像栖息在屋梁上。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宝藏,野花在传递着芬芳的香气。 读完石碑上的文字,我更加感到迷茫和困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福胜院:寺庙名。 2. 家之巽:意思是离家不远的地方。 3. 三过山中寺:形容多次经过山中的寺庙。 4. 劳生:指忙碌的生活。 5. 有底忙:究竟在忙碌什么。 6. 梵书:佛教的经文。 7. 虫蠹纸:被虫子蛀蚀的纸张。 8. 佛界:佛教的世界观。 9. 燕巢梁:燕子在屋梁上筑巢。 10. 晓日:早晨的太阳。 11. 光明藏:光芒四射的样子。 12. 野花知见香:田野里的花香令人感受到美好。 13. 丰碑:高大雄伟的石碑。 14. 会意:领会其中的含义。 15. 彷徨:犹豫不前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福胜院》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来到山中寺庙的所见所感。诗句“三过山中寺,劳生有底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在寺院中,诗人看到了古老的经书、破损的佛像和筑巢的燕子,这些都是寺院的历史见证,也象征着人们对信仰的坚持与执着。 接下来的诗句“晓日光明藏,野花知见香”描绘了清晨的阳光洒在寺庙周围的景象,以及山间野花的芬芳。这些自然景象让诗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平静,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最后两句“丰碑如会意,读罢更彷徨”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面对寺庙中的丰碑,诗人仿佛明白了什么,但又感到迷茫和困惑。这种情感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哲学意味,让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福胜院》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家中的幸福和安宁,表达了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的心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800年左右,这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 在这个时期,诗人唐玄宗李隆基在位,他的统治下,国家政治稳重、经济发达,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然而,在这个看似繁华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宦官干政、官僚腐败等。这些因素使诗人们在享受安宁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 福胜院位于诗人的家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他可以暂时忘记尘世的烦恼,找回童年的快乐时光。在创作这首诗时,诗人可能已经远离家乡,在外奔波,因此更加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通过描述福胜院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