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泉得名于真大参

标题包含
清泉得名于真大参
清者畏人知,泉胡不病兹。 土疏分石脉,砂浅静风漪。 薇腹应同洁,茶勋亦振奇。 出山嗟浑浑,三咽起余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居简(1164年-1246年),俗姓李,字敬叟,号东涧老人,又号东涧遗民。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僧人,主要活动在浙江一带。 释居简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曾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纯净的人害怕别人知道,泉水为什么不被污染呢?土壤疏松分离石头脉络,砂砾浅薄安静起伏如波纹。蔷薇花的腹部应该和泉水一样纯洁,茶叶的香味也很奇特。从山里流出的水如此浑浊,多次饮用让我陷入沉思。
去完善
释义
1. 清者畏人知:"清者"在此处指代清澈的泉水。"畏人知",意为泉水清澈透明,但不希望被众人所知。 2. 泉胡不病兹:“胡”为疑问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病”此处作动词用,意思是感到烦恼或苦恼。整句话的意思是,泉水为什么会因为被人发现而感到苦恼呢? 3. 土疏分石脉:"土疏"是指土壤疏松,"石脉"是指地下岩石的水源脉络。此句意指土壤中石脉的存在使得土壤更为疏松。 4. 砂浅静风漪:"砂浅"指的是沙子分布较为浅薄的地方,"静风漪"则形容风过后水面波纹平静下来的情景。 5. 薇腹应同洁:"薇"指的是一种植物,"薇腹"意指其根部。这句诗句意味着植物根部的纯净程度应该与泉水的清洁度相同。 6. 茶勋亦振奇:"茶勋"是指茶树的叶子,"振奇"表示奇特不凡的样子。此句意为茶叶形状奇特,美丽动人。 7. 出山嗟浑浑:"出山"指从山中流出,"嗟"是感叹词,"浑浑"形容水浑浊的样子。这句话表达出诗人在看到流出的泉水变浑浊时的遗憾之情。 8. 三咽起余思:"三咽"指喝下三口泉水,"余思"指诗人对此泉水的思考。这句诗句表达出诗人喝了三口泉水后引发的思考。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清泉得名于真大参》中,诗人释居简以“清泉”为引子,探讨了洁净、透明和真我等重要主题。首先,作者将清泉与纯洁的人进行对比,表达了高尚品质却无人赏识的哀叹。紧接着,描绘了清泉的清澈及周围环境的宁静和谐,以比喻方式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宁静。而后,通过描写清水孕育出的茶叶与泉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茶的奇特功效。最后,作者表达出对世俗污浊的不满和对清泉高洁品质的敬仰,同时也借此寄托了对自身品格的期许。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含蓄的表达,寓情于景,传达了诗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坚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泉得名于真大参》是南宋诗人释居简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也就是在宋理宗在位期间。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安定,但实际上已经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局面。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感到十分痛苦和忧虑。 释居简作为一位僧人,他的人生际遇也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他在年轻时曾是一位才学出众的文人,但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出家为僧。他在寺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国家和民族的赤诚之心。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在《清泉得名于真大参》这首诗歌中,释居简通过对清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格的坚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借用清泉的清澈和永不干涸的特点,比喻自己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同时,他也借用水流的自然现象,暗示了国家的兴衰和历史的变迁,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