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五咏 其二 归鸿阁
帘捲晴空独倚栏,冥鸿点点有无间。秋风注目无人会,时与白云相对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白纱窗帘飘起,蓝天如洗,独自倚靠栏杆;天际飞过的鸿雁,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萧瑟的秋风吸引了我的目光,却无人能懂;而此刻,我只能与天空的白云相互对望,共度闲暇时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浏阳:湖南的一个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2. 五咏:指五个诗作主题或场景。
3. 其二:这里指第二个诗作。
4. 归鸿阁:可能的描述是“回家的大雁”的诗意楼阁。
5. 帘捲:窗帘被卷起的意思。
6. 晴空:晴朗的天空。
7. 独倚栏: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8. 冥鸿:鸿雁,大雁。
9. 点点:稀疏零星的样子。
10. 有无间:若有若无之间。
11. 秋风:秋天刮的风,这里用来表现秋天的景象。
12. 注目:专注地看。
13. 会:理解。
14. 时:时常,有时。
15. 白云:天空中的云彩。
16. 相对:互相面对。
17. 閒:闲暇,悠闲。
去完善
赏析
《浏阳五咏 其二 归鸿阁》杨时: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独自凭栏远眺的情景。诗人通过“帘捲晴空”、“冥鸿点点”等词句,展现了一幅广阔无垠的天空景象。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传达了其孤独的心境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在诗句中,“秋风注目无人会”和“时与白云相对閒”则表达了诗人渴望知音相伴的情感。整首诗充满了意境之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浏阳五咏 其二 归鸿阁》是南宋诗人杨时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0年,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
在这一时期,杨时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在青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官场有所作为。他的晚年生活平淡而恬静,以读书、写诗为乐。
在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这一时期也存在着民族矛盾和阶级斗争。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积极主张抗金复国,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相比之下,杨时的诗歌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生活的宁静与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在这首《浏阳五咏 其二 归鸿阁》中,杨时以归鸿阁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通过对鸿雁南飞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同时,他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示了杨时作为一位文人的才情与风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