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怅望送春杯。
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每一寸相思都化作了灰烬般的惆怅。
去完善
释义
望乡台:古代供人登高遥望家乡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以“怅望”开篇,奠定了低沉感伤的基调。“渐老逢春能几回”直抒胸臆,将人生短暂与自然轮回形成鲜明对比,触发读者共鸣。上阕通过描写楚城繁花与音乐,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痛楚与时光流逝的无可奈何。下阕转入思乡之情,“吟断望乡台”一句尤为动人,把孤独的羁旅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尾“一寸相思一寸灰”,则用精妙的比喻收束全篇,使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余韵悠长。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简练却意蕴深厚,堪称宋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此时他正处于人生的低谷阶段。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仕途遭受重创。在黄州的几年里,他常借诗词抒发内心的苦闷与思乡之情。此词便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就,借暮春之景感怀身世飘零、羁旅愁思,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暮春时节,百花盛开却也意味着春天将逝,这更触动了词人渐老逢春的伤感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