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莲有感戏为古兴新体
青苹先知秋,调遣入窗几。
荷花如六郎,一笑忽堕水。
美人坐生愁,揽衣中夜起。
繁华难久持,零落自兹始。
所思在远道,千里复万里。
何处无芙蕖,秋江总相似。
折取莲蓬看,蜜房缀蜂子。
青茧初脱衣,瑶轸中含髓。
食莲须食心,心中苦如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青萍先行感知到秋天的到来,悄然进入窗户边的小桌。
莲花如同六郎(古人对花的雅称)一般,突然绽放然后很快凋零。
佳人坐看心生愁绪,夜晚披着衣服起身。
繁华景象难以长久维持,凋落从此刻开始。
我所思念的人在远方,相隔千里甚至万里。
无论何处都有芙蕖(莲花),但秋天江边的景色总是相似的。
摘下莲蓬观察,蜂蜜房里藏着蜜蜂之子。
青涩的莲蓬刚开始脱去外衣,茎部中包含着莲子芯的髓。
吃莲蓬要吃它的内心,心中的苦味也是如此啊。
去完善
释义
1. 青苹:一种水生植物,又称水萍,可用于指代初秋季节。
2. 六郎:指的是唐代状元杨炎,因其容颜美丽,被称为“六郎”。这里借以形容荷花的美丽。
3. 中夜:半夜。
4. 芙蕖:即荷花。
5. 青茧:荷叶的别称。
6. 瑶轸:用瑶石制成的琴弦。
去完善
赏析
舒岳祥的这首《食莲有感戏为古兴新体》借莲抒情,以景寓理,寄寓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首联“青苹先知秋,调遣入窗几”,以青苹叶子的变化,表现秋天已经来临的景象,并以此引入下文。接着用“荷花如六郎,一笑忽堕水”描绘荷花的凋谢过程,仿佛一位翩翩公子在一笑之间就坠落水中,形象生动。诗人的这种描绘,使读者立刻感受到生命无常,繁华易逝的哀感。接下来的“美人坐生愁,揽衣中夜起”,进一步描绘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的哀愁。而“繁华难久持,零落自兹始”则抒发了诗人在领略过美好事物之后的失落之情。这首诗的高潮部分在于诗人在描绘完心中的哀愁之后,转而对远方的人思念之情,诗人设想:“所思在远道,千里复万里。何处无芙蕖,秋江总相似。”表达了人生分离、世事如梦的沉重情感。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转向了对莲蓬的描绘:“折取莲蓬看,蜜房缀蜂子。青茧初脱衣,瑶轸中含髓。”诗人通过这些描述来暗示人生的种种苦乐。而尾联则是对诗题“食莲有感”的点明:“食莲须食心,心中苦如此。”此句既写出了诗人在品味莲子时的感触,又寓意着诗人以食莲的方式品尝人生中的苦难和忧虑。整首诗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但又不失其深刻的内涵,语言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食莲有感戏为古兴新体》是南宋诗人舒岳祥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65年左右。
当时正值宋朝的衰落时期,金兵入侵,朝廷内部矛盾激化,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舒岳祥作为一个文人,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惆怅。他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微变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故乡思念之情。
舒岳祥在这首诗中以莲自喻,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高洁情操。同时,他也借莲花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这种情感在当时的文人墨客中是非常普遍的,他们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