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罗浮山中阁

标题包含
题罗浮山中阁
大海漫天驾叶舟,来登中阁问仙游。 泉声急泻三更雨,云气深藏六月秋。 雾湿中天龙出洞,日腾沧海蜃收楼。 禅床静数愔愔息,身在清都最上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海上宽广无边驾着树叶舟,登上中间楼阁询问神仙游玩。 泉水声音快速降落三更夜雨,云气深深藏在六月秋凉。 雾气湿润天空龙从山洞出来,太阳跃升海洋蜃楼消失。 禅意床铺寂静计算悄悄呼吸,身处天宫的最顶端。
去完善
释义
1. 大海:这里指云雾弥漫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罗浮山云雾缭绕的景色。 2. 漫天:形容云雾弥漫的程度。 3. 驾叶舟:指乘坐小船在云雾中穿行。 4. 中阁:此处指的是罗浮山中的中阁寺。 5. 仙游:寓意神仙游历之处,比喻美好的境界。 6. 泉声:指山间流水的声音。 7. 三更:古代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这里的“三更”是子时,即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8. 云气:指山中云雾缭绕的气氛。 9. 六月秋:意指六月时节的凉爽感觉,表示天气宜人。 10. 雾湿:形容雾气湿润的状态。 11. 天中:天空中。 12. 龙出洞:描绘了山中云雾翻涌的景象。 13. 日腾沧海:形容太阳从海面升起时的情景。 14. 蜃:传说中的海中神怪。 15. 收楼:形容海水退去后的景象。 16. 禅床:僧人所用的坐床。 17. 静数:平静地计算时间。 18. 愔愔:形容宁静的样子。 19. 清都: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大海漫天驾叶舟,来登中阁问仙游”为全诗之纲领,以磅礴大海和驾驶扁舟的壮丽景色开篇,表达诗人探索神仙境界、追寻人生哲理的决心。同时,这一联还奠定了全诗壮丽的意象和悠远的意境。 颔联“泉声急泻三更雨,云气深藏六月秋”,是诗人细致观察的结果,透过自然现象传达出了诗人关于生命哲学的感悟:虽然时间不断流转,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这种规律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颈联“雾湿中天龙出洞,日腾沧海蜃收楼”,描述了生动的自然景观,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而立体,体现出诗人超脱尘世的逸怀。其中,诗人通过想象中的“天龙出洞”和“蜃楼收起”,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神秘性,表达了对于无常人生的理解和接纳。 尾联“禅床静数愔愔息,身在清都最上头”,诗人以静谧的禅床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求宁静与归宿的愿望。“身在清都最上头”则暗示了诗人已完全融入大自然,达到了心灵上的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罗浮山中阁》是南宋诗人陈元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中的景色和诗人在山中的生活体验,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诗人陈元晋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世事的沧桑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他在罗浮山中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宁静的田园生活产生了深深的眷恋。 在南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没落,道家、佛家等宗教思想开始兴起。陈元晋作为南宋文人,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他开始追求心灵的平静和生活的质朴。在罗浮山中的生活,使他更加亲近自然,体悟到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以及陈元晋在面对纷扰世界时所表现出的超脱与豁达。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