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鹧鸪天

标题包含
鹧鸪天
乍学琵琶已断肠。锦绦银甲玉悬珰。春风琼树声逾稳,秋水芙蓉字亦香。微敛笑,浅句妆。何须重觅杜韦娘。休教月底清歌去,怕趁行云上凤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翥(1287年-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又号蜕岩、蜕翁,元末明初著名文人。他是元代后期至明代初期的重要诗人,与杨维桢并称为“元末两大诗家”。 张翥出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初次学习弹琵琶就令人心碎肠断,丝带、金属扣和玉石装饰在华丽的琴身上。弹奏时,如同春天的风在美丽的树林中吹拂过,琴声沉稳;又像秋天的水边的荷花,琴音如文字般散发着香气。 微微收敛笑容,轻柔地弹奏着每一个音符。无需寻找那些曾经的技艺高超的女子,不要让她们的琴艺超越。不要让这首曲子在月末的夜晚被传唱,因为那会让我担心她会随着行云飘上九天,变成一只凤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 2. 张翥:元代文学家。 3. 乍:刚刚,开始。 4. 琵琶:一种弹拨乐器。 5.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6. 锦绦:色彩艳丽的丝带。 7. 银甲:银制的指甲套。 8. 玉悬珰:佩戴在耳朵上的玉器。 9. 春风琼树:形容美女的姿色。 10. 秋水芙蓉:指美好的诗文。 11. 微敛笑,浅句妆:指女子举止得体。 12. 杜韦娘:唐代著名歌妓,此处代指歌女。 13. 行云:流动的云彩,这里用来形容歌声的美妙。 14.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常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鹧鸪天》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古典音乐的韵味与美感。词的上阕描述了学习琵琶的过程和体验,通过细腻的形容展现了技艺的娴熟。其中,“乍学琵琶已断肠”强调了初学者摸索过程的艰辛,而“锦绦银甲玉悬珰”则展示出琴艺修成的优雅气质。接下来的“春风琼树声逾稳,秋水芙蓉字亦香”进一步将音乐的声音比喻为春天的玉树和风中的荷花,形象地呈现出词人对音乐的陶醉之情。 下阕则以人物的角度来表达艺术之美,“微敛笑,浅句妆”展现出细腻的情感表达,“何须重觅杜韦娘”则意味着这种情感的真实感人。紧接着,“休教月底清歌去,怕趁行云上凤凰”提醒我们要珍惜这种美好的时光,不愿让美好的声音随风消逝。整首词语言精美,意象丰富,令人沉浸在音乐与艺术的双重享受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元代诗人张翥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元末明初时期,当时正值元朝衰落和明朝崛起的转折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 作为元代文人,张翥经历了元朝的繁荣与衰败。他曾在朝廷任职,担任过翰林侍讲、国子司业等官职。然而,随着元朝的衰落,他也逐渐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鹧鸪天》,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 在词中,张翥以鹧鸪的形象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多变。鹧鸪天性敏感,善于识别气候的变化,因此在古人眼中,鹧鸪被视为不祥之鸟。通过描绘鹧鸪的形象,张翥传达出他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