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大林寺桃花

标题包含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朝中叶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查看更多
IW_RSH
去完善

译文
我常常为春天逝去无处寻觅而感到惆怅,却不料它悄然转移到了这深山寺庙之中。
IW_RSH
去完善
释义
长恨:常常遗憾;春归:春天离去。
IW_RSH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开篇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人间”与“山寺”、"芳菲尽"与"桃花始盛开"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山寺环境的独特性。后两句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惋惜以及意外发现春光的惊喜之情。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清新脱俗,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又蕴含着哲理意味:美好的事物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等待我们去发现。诗中流露出的闲适与豁达,也体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仍能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
IW_RSH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在江州司马任上创作的。这时期白居易人生遭遇挫折,因为直言敢谏被贬官至江州,他深感世态炎凉、人心险恶,心情忧郁。 此时唐朝内部政治斗争激烈,宦官和权臣把持朝政,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白居易坚持原则,关心民生疾苦,以诗歌揭露社会弊端,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他在《大林寺桃花》中以桃花盛开的美景寄托自己的哀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位正直文人的人生态度。
IW_RSH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