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刘四赴夏县

标题包含
送刘四赴夏县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刘侯致身能若此, 天骨自然多叹美。声名播扬二十年,足下长途几千里。 举世皆亲丞相阁,我心独爱伊川水。脱略势利犹埃尘, 啸傲时人而已矣。新诗数岁即文雄,上书昔召蓬莱宫。 明主拜官麒麟阁,光车骏马看玉童。高人往来庐山远, 隐士往来张长公。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 赤县繁词满剧曹,白云孤峰晖永日。朝持手板望飞鸟, 暮诵楞伽对空室。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 端坐讼庭更无事,开门咫尺巫咸山。男耕女织蒙惠化, 麦熟雉鸣长秋稼。明年九府议功时,五辟三征当在兹。 闻道桐乡有遗老,邑中还欲置生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颀(约690年-751年),字、号均不详,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平和事迹主要见于《旧唐书》和《新唐书》等历史文献。 李颀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官员。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查看更多
小吃货一枚
去完善

译文
九霄之巅独见红鸾,高耸入云犹如玉树之枝。 刘侯具备如此气节,天性非凡令人叹服。 声名为世所知已逾二十载,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 世人皆亲近丞相阁,我唯独钟爱伊川之水。 抛开世俗名利如尘埃,笑傲世间众人不足道。 新诗初现便成文坛翘楚,往昔曾受召蓬莱宫。 英明的君主赐予麒麟阁高位,华贵马车与俊美童子共鉴。 庐山中有高人来往,张长公亦常来常往。 扶南甘蔗甘甜如蜜,荔枝、龙州橘亦不凡。 繁复政务间仍心向白云,遥望那永恒的日照。 朝夕间守望飞鸟,夜夜读《楞伽》于空旷之地。 一日出任汾河地区官员,新任长官使属下井然有序。 端正坐在法庭无事可做,开门便可欣赏近在咫尺的巫咸山。 男耕女织受到恩惠,麦熟时节雉鸟齐鸣庆丰收。 来年汇报工作时,五次举荐三次招用皆为众人所期待。 听说桐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乡民们正计划为他建一座生祠。
小吃货一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霄:极高的天空,此处指皇帝身边。 2. 红鸾姿:形容凤凰展翅的姿态,寓意高贵。 3. 万仞孤生玉树枝:比喻品格高洁的人独立于世间。 4. 刘侯:刘四,诗中的主人公。 5. 天骨:天生的品质。 6. 叹美:赞美,感叹其优秀。 7. 声名播扬二十年:形容刘四的声望远播。 8. 足下长途几千里:指刘四即将前往夏县的遥远路程。 9. 丞相阁:古代政府机构的象征,这里代指朝廷。 10. 伊川水:伊水,河南的一条河流,这里借指诗人自己的家乡。 11. 脱略势利犹埃尘:指刘四不拘小节,不追求名利地位。 12. 啸傲时人而已矣:表示刘四蔑视世俗,超然物外。 13. 新诗数岁即文雄:形容刘四文采出众,很快成为文学界的一股力量。 14. 上书昔召蓬莱宫:指刘四曾向朝廷献上自己的著作和建议。 15. 明主拜官麒麟阁:形容刘四受到皇帝的器重,任职于皇宫内。 16. 光车骏马看玉童:描述刘四身处高位,备受尊敬。 17. 高人往来庐山远:比喻刘四与贤能之士结交。 18. 赤县繁词满剧曹:形容中原地区的文学氛围浓厚。 19. 白云孤峰晖永日:指刘四独善其身,坚守自己的信念。 20. 朝持手板望飞鸟:描绘刘四的生活场景,望飞鸟代表自由与远方。 21. 暮诵楞伽对空室:刘四在闲暇之时阅读佛教经典《楞伽经》。 22. 出宰汾河间:指刘四被任命为汾河间的官员。 23. 明府下车人吏闲:描写刘四上任后,当地官员和百姓都显得悠闲。 24. 端坐讼庭更无事:形容刘四在职期间公正无私,无讼事困扰。 25. 开门咫尺巫咸山:描述刘四住所离著名的巫咸山很近。 26. 男耕女织蒙惠化:意指刘四关心民生,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27. 麦熟雉鸣长秋稼:描绘丰收的场景,百姓感谢刘四的治理成果。 28. 五辟三征当在兹:形容刘四政绩卓著,应当得到朝廷的嘉奖。 29. 闻道桐乡有遗老:指听说桐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30. 邑中还欲置生祠:形容刘四深受百姓爱戴,他们甚至想为他建立生祠。
小吃货一枚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刘四赴夏县的诗篇,作者李颀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人物的高度赞誉。开篇以“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展现出刘四的卓越风姿和独立精神。接着通过描述其声望、才华和品行,展现了他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成就。“新诗数岁即文雄,上书昔召蓬莱宫”表现了刘四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以及受到皇帝赏识的经历。诗人还提到他的隐居生活和高洁品质,如“脱略势利犹埃尘,啸傲时人而已矣”。结尾部分则展望了刘四的未来,相信他将在地方官任上有所作为,为百姓谋福祉。整首诗既展示了刘四的人生经历,也突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可谓是对这位人物的生动写照。
小吃货一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刘四赴夏县》是唐代著名诗人李颀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公元738年左右,此时唐朝正处于繁荣昌盛的盛唐时期。李颀,字、号均不详,是唐朝中期的一位进士,他才华横溢,擅长诗歌创作,尤其是五言诗,被誉为“五言宗匠”。 在这一时期,李颀因屡试不第而灰心,厌倦了京城的喧嚣,决定归隐山林,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然而,他的朋友刘四却受命前往夏县担任县令,这让他感慨万分。在刘四临别之际,李颀写下了这首《送刘四赴夏县》,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和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唐朝盛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然而,在这祥和的氛围中,诗人却对官场的纷扰和名利场中的纷争深感忧虑。因此,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的告别,更是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吃货一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