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雨阴殊甚咫尺如隔然
青山咫尺不容看,岂是山灵意有难。
定自知侬坐诗瘦,故令空雾作漫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翠绿山峰近在咫尺却看不清楚,难道是山神的故意为难吗?
它定知道我因写诗而消瘦,所以让漫天的雾气弥漫开来。
去完善
释义
《是日雨阴殊甚咫尺如隔然》的注释如下:
1. 是日:这一天。
2. 雨阴:下雨时的阴天。
3. 殊:特别地,非常地。
4. 甚:很,极。
5. 咫尺:比喻距离很近。
6. 如隔然:好像隔着很远的样子。
7. 青山:青翠的山岭。
8. 咫尺不容看:形容山虽然近在眼前,但因为云雾笼罩,无法看清。
9. 岂是:哪里是因为。
10. 山灵:指山神或山的精灵。
11. 意有难:意思是故意为难。
12. 定自:一定。
13. 知侬:知道我。
14. 坐诗瘦:因为写诗而消瘦。
15. 故令:所以让。
16. 空雾:弥漫的雾气。
17. 漫漫:这里形容雾气浓重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是日雨阴殊甚咫尺如隔然”,意思是当天的天气非常阴暗,近在咫尺的地方看起来却好像相隔很远。诗人通过描绘阴雨的天气,表达了他的孤独感和对友情的渴望。
首句“青山咫尺不容看”,诗人以青山为背景,描述了细雨蒙蒙中,原本近在咫尺的青山却被浓雾笼罩,无法看清。这里的“不容看”表达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无奈和惋惜。
次句“岂是山灵意有难”,诗人借山灵的意向,暗示这并不是山灵故意为难他,而是天气原因导致视野模糊。这里通过拟人化手法,使山灵具有了生命力和情感,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第三句“定自知侬坐诗瘦”,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这句意味着诗人因长时间沉浸在诗歌创作中,显得憔悴不堪。同时,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期待与友人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最后一句“故令空雾作漫漫”,诗人用“故令”一词,将天气现象拟人化,赋予了它一定的主动性。这表达了诗人认为,是上天故意安排这场大雾,使他无法看到青山,从而加深了他的孤独感。而“漫漫”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了雾气弥漫的景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是日雨阴殊甚咫尺如隔然》是宋朝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阴雨天气中,人们无法看见远方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宋朝正处于北宋后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
赵蕃是宋朝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读书、科考、为官到归隐的过程。在他的生活年代,科举制度已经相当成熟,许多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效力。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矛盾和纷争,许多文人在官场并不得意,因此选择了辞官归隐,过著半官半隐的生活。
在赵蕃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虽然他在官场并不得意,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更加珍惜眼前的风景和生活。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