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北方边疆依旧战火连绵,想到这些不禁倚靠栏杆,泪水纵横流淌。

去完善
释义
戎马:代指战乱;凭轩:倚靠栏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楼望景开篇,“昔闻”与“今上”形成时间上的对比,既写出对洞庭湖长久以来的向往,又暗含人生迟暮的悲凉。颔联描绘了洞庭湖的雄浑气势,“吴楚东南坼”将地理空间拉大,而“乾坤日夜浮”则赋予自然以宇宙般的永恒感,反衬出人的渺小。颈联转入现实,诉说自己的孤独处境——亲友失散、身体衰弱,仅有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尾联由个人推及家国,忧心北方战乱未平,情感达到高潮,最终化为无声的泪流。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又有深沉的人生感叹,堪称杜甫晚年的代表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五言律诗。此时正值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而杜甫本人也因战乱漂泊,生活困顿。他在这首诗歌中,抒发了自己身世沉浮、家国离乱的感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杜甫所处的时期,朝廷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战乱频仍。杜甫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他的诗篇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苦难。他在《登高》一诗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对他所处时代的生动写照。
此外,岳阳楼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胸臆之地。杜甫登上岳阳楼,俯瞰洞庭湖,心中感慨万千。他以一己之力,承受着时代的沧桑巨变,用诗句传递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