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所有的花朵凋谢之后,她才展露芬芳,她的美名被誉为百花之王。她独领风骚,占尽天下的美丽,成为人间最芬芳的花朵。
去完善
释义
1. 落尽:指花朵凋谢殆尽。
2. 残红:指凋谢的花朵。
3. 吐芳:散发香气。
4. 佳名:美名,这里指牡丹花。
5. 唤作:称作。
6. 无双艳:独一无二的美艳。
7. 独立:独自站立。
去完善
赏析
《牡丹》这首诗通过对牡丹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牡丹花的赞美之情。首句“落尽残红始吐芳”,意为在春天结束之时,牡丹花才开始绽放芬芳。这表达了牡丹花的耐久性,以及它所象征的坚贞品质。次句“佳名唤作百花王”,点明了牡丹花在众花之中的地位,强调了它的独特之处。诗的三、四句则更进一步地颂扬了牡丹花的艳丽与香气,用“无双艳”和“第一香”来形容牡丹花的美丽,凸显了其独特的魅力。整首诗借对牡丹花的赞颂,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高贵品质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皮日休(834年-902年),字袭美,一字逸少,唐朝晚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创作涉猎广泛,内容丰富,其中以描绘花卉的《牡丹》尤为脍炙人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唐末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皮日休作为一介书生,有志于改革朝政,然而在宦官、权臣的压迫下,始终未能实现抱负。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牡丹》一诗,以牡丹花的娇艳之美,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牡丹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皮日休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这首诗展现了他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