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崇仙观知足轩

标题包含
题崇仙观知足轩
此性本无一物,涓水亦自圆明。 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继先,字嘉闻,号敬轩,又号静闻,元朝末年著名学者、教育家。他生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享年91岁。 张继先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种特性原本不是一物,就像细细的水流也自然清澈透明。请问这位先生来自何处,在窗前的月光下显得如此洁白纯净、清风吹拂。
去完善
释义
《题崇仙观知足轩》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张继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中,张继先通过对“知足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知足”这一品质的赞美与追求。以下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题崇仙观知足轩:这是一首题诗,崇仙观是一种道教建筑,知足轩则是崇仙观中的一处景致。 2. 张继先:南宋末年著名的道士,同时也是一位诗人。 3. 本无一物:形容人的内心没有私欲,平静如水。 4. 涓水:涓细的水流,这里用来比喻人心。 5. 圆明:指事物的本质或道理完全明朗。 6. 借问:请问。 7. 月白风清:形容环境的静谧美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崇仙观知足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淡泊心境。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月亮和清风的美景,传递出知足常乐、心旷神怡的情感色彩。诗歌开头的“此性本无一物,涓水亦自圆明”暗示了人生的空虚无物和渺小,即使是细微如水的存在也有其美好与圆满。“借问先生足处,轩前月白风清”则以明月清风的景色作为映照,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平静、纯净的态度,表现出知足的心境。整首诗意味深长,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纷扰时,仍旧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追求人生的真实与简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崇仙观知足轩》是宋代词人张继先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此时,张继先身处政局动荡的北宋晚期,国家内外交困,民不聊生。然而,诗人在诗中以知足轩为题,表达了对于个人修养和内心平和的追求。诗人认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能够拥有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才是最难得的财富。这种人生态度,既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生活的超脱和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