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苏幕遮

标题包含
苏幕遮
先天生,后天久。 道有真诠,谛听当时受。 恰是迷天迷望斗。 只恐微躯,薄幸随枯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继先,字嘉闻,号敬轩,又号静闻,元朝末年著名学者、教育家。他生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享年91岁。 张继先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天生的才华,经过长时间的历练。 大道之中自有真理,细细聆听才能领悟。 陷入了浩瀚宇宙之中的迷茫。 恐怕我这渺小身躯,也难以逃脱岁月的无情摧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先天:原指人在母亲肚子里的生命状态,这里可理解为初始的状态。 2. 后天:出生后的生活状态。 3. 真诠:真正的道理或观念。 4. 谛听:仔细聆听。 5. 迷天:迷失在广阔的世界。 6. 望斗:观看星空。
去完善
赏析
《苏幕遮》是唐代诗人张继先的一首词作。此词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道的追求。上片首句“先天生,后天久”,道出了人生来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同时暗示了人生短暂的事实。接下来“道有真诠,谛听当时受”则表明人应聆听和理解道的真谛。下片“恰是迷天迷望斗”,是对人对世事的无常和无奈的描绘,紧接着“只恐微躯,薄幸随枯朽”则是表达了诗人的担忧:或许自身无法领悟道的真谛,而只能在世事无常中逐渐衰亡。整体来看,这首词是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道的追求和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苏幕遮》是唐代诗人张继先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至德二年(757年)。在这一年里,张继先在长安过着孤独而困苦的生活。他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中,长安被叛军占领,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张继先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表达了对自己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他在词中写道:“波上马惊起,岸下萧娘衣袂。采蘋相伴阿谁归,风吹起,见人来。”这句词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人们四处逃散的情景。 此外,张继先还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在词中写到:“月明江练秋箫起,红袖巡檐。消得金荷酝翠杯,醉后却知。”这句词表达了诗人渴望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 总的来说,《苏幕遮》这首词是在战乱年代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痛苦回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