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梁十登三学阁
屏居倦烦促,约此尘外游。
于我快两目,云谁翻百忧。
苍山东北秀,野水西南浮。
平生林壑心,今老此一丘。
悲风入丛薄,扫迹瓜芋畴。
高树未摇落,鼎鼎弥道周。
感此节物化,淟涊何当休。
幻事涉苦海,禅心得中州。
徙倚到无言,风铃声更幽。
新诗出肺腑,明月非暗投。
终篇不及酒,似非我一流。
愿为灵泉去,醉语看横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悠闲地生活在偏远之地,便约了这场尘外的游玩。
对我来说,这美景让我心旷神怡,谁会再去想那些忧虑呢?
远处的青山秀美无比,近处的田野流水悠悠荡荡。
我一直向往着山林和溪流,现在我已居住在这美丽的地方。
寒冷的秋风吹过树林和田野,扫过了那满地成熟的瓜果。
大树还未被秋风撼动,寂静的山谷回荡着幽远的钟声。
感叹季节轮回更替,内心的污浊何时能洗净?
人生是一场幻梦,涉及苦难的深渊,然而得到的是一片宁静的心田。
漫步在山间,似乎已经到了无言的境界,只听见风声和铃铛声更加幽静。
新的诗篇发自内心,如同明亮的月亮照亮夜空。
这首诗歌结束时并没有提到美酒,也许这并不是我所期望的那一类诗篇。
但愿我能化为灵泉之水,让人们在欣赏美丽的秋天时醉语喧哗。
去完善
释义
1. 屏居:辞官退居。这里指隐居。
2. 苍山:指山的颜色深绿。
3. 野水:指郊野的河流、湖泊。
4. 林壑心:对山林溪谷的喜爱。
5. 悲风:凄厉的风声,常形容悲凉的心情。
6. 丛薄:草木聚集的地方,也指树林。
7. 扫迹:扫除痕迹。
8. 瓜芋畴:指种瓜、种芋头的田地。
9. 高树未摇落:指秋天还未到,树叶尚未凋落。
10. 鼎鼎:热烘烘的样子。
11. 节物化:季节更替,景物变化。
12. 淟涊:污浊不清。
13. 苦海:佛教用语,喻指尘世苦恼。
14. 中州:中原地区。
15. 徙倚:漫步徘徊。
16. 风铃:悬挂在建筑物檐下的风铃,风吹过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17. 新诗:新的诗篇。
18. 肺腑:内心。
19. 明月:比喻美好的事物。
20. 终篇:整首诗歌结束。
21. 一流:一种类型或水平。
22. 灵泉:泉水,这里指清澈的水。
23. 醉语:醉酒后的言语。
24. 横秋:形容气势威严。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世界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闲适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自己远离尘嚣、恬淡自如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梁十登三学阁》是北宋文学家刘跂所创作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78年,正值北宋初期。在这段时间里,刘跂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了一位知名的文人。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北宋建立初期,虽然国家政治稳定,但经济、文化等方面仍然处于恢复阶段。刘跂作为一名文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希望国家能够重视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