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溪上寒梅初满枝,夜来霜月透芳菲。 清光寂莫思无尽,应待琴尊与解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溪边的寒梅刚刚挂满枝头,夜晚的霜月和月光透过芳菲的花草。 这宁静的光景让我陷入无尽的思念,我应该在等待那个用琴声和酒樽为我化解孤独的人。
去完善
释义
【梅】 1. 溪上:指溪流两岸。 2. 寒梅:梅花的一种,因耐寒而著名。 3. 初满枝:指梅树枝头刚刚开花。 4. 夜来:即“昨夜”,指的是过去的某一天夜里。 5. 霜月:月光下带着霜露,形容寒冷的环境。 6. 透芳菲:透过繁茂的花朵显露出来。 7. 清光:这里指月光。 8. 寂寞:形容孤独,冷清。 9. 思无尽:思绪连绵不断。 10. 应待:应该等待。 11. 琴尊:弹琴和饮酒。 12. 解围:解除孤独,得到陪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梅》诗以梅花为对象,描绘了幽美的意境和富有深意的哲理。“溪上寒梅初满枝,夜来霜月透芳菲”,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夜晚月光下溪边梅花的美景。这句诗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梦幻般的场景,仿佛能感受到梅花的清香和霜月的清冷。 接下来一句,“清光寂莫思无尽,应待琴尊与解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情的渴望。在寂静的月光下,诗人感到孤独和思念之情,他希望有知己相伴,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里的“解围”指的是消解内心的寂寞,通过琴声和美酒,达到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道融所创作的。在公元9世纪至10世纪,正是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火频繁。由于战乱影响,百姓生活困苦,各种矛盾逐渐激化。 崔道融在这个特殊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节度使等职位,但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也感受到了世事的无常。这样的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诗《梅》中,他以梅花来象征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坚韧意志的人,表达了自己对身处困境却依然能保持高洁品质的敬仰之情。通过对梅花的赞美,他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中正直之士的美好愿望,希望这些贤人能在混乱的环境中保持信仰,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激励人们奋发向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