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
宠极辞同辇,恩深弃后宫。自题秋扇后,不敢怨春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受到极度宠爱时,我拒绝了与皇帝同乘一驾车的机会;感激皇帝深厚的恩情,我主动放弃宫中的生活。在离开皇宫时,我在秋风萧瑟中拿起扇子题诗一首:不敢怨恨这春风,因为它曾给我带来无尽的荣华与恩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班婕妤:汉代著名女诗人,赵飞燕之妹,班固的祖姑母。
2. 宠极:受到皇帝的极度宠爱。
3. 辞同辇:拒绝与皇帝同乘一辆车,表示谦虚谨慎。
4. 恩深:皇帝的恩情深厚。
5. 弃后宫:主动放弃后宫的荣华富贵。
6. 自题秋扇后:相传班婕妤在秋天的时候将自己比喻为秋天的扇子,提醒君王不要过分宠爱她。
7. 不敢怨春风:不敢对春风有所埋怨,意指不敢对皇帝的恩宠有任何不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班婕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古代女子的赞美和同情。诗中描述了她因为得到皇帝的宠爱而被任命为皇后,但由于皇帝对她的恩情深重,她又不得不放弃后宫的荣华,独自承受寂寞。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宠极辞同辇,恩深弃后宫”两句,描绘了班婕妤的地位变化。“同辇”指的是与皇帝同乘一车,这是皇后的殊荣;而“弃后宫”则意味着她为了不辜负皇帝的恩情,主动放弃了皇宫中的地位和生活。这种崇高的品质让人敬仰。
“自题秋扇后,不敢怨春风”两句,则是通过比喻表现了班婕妤的内心世界。她把秋天的扇子画得如此美丽,却又不敢怨恨春天的离去。这是因为春天代表着皇帝的恩宠,而她却因为这份恩宠而失去了自由和幸福。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人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班婕妤》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才女班婕妤的命运和遭遇,向人们展示了她在宫廷生活中的无奈与辛酸。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道融。
该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了衰落阶段,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作为一位富有才华的文人,崔道融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风气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一生历经坎坷,多次受挫,这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慨尤为深刻。
在唐代时期,宫廷女子地位低下,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班婕妤是西汉成帝的妃子,以才情著称,却不幸受到赵飞燕的排挤而被迫退居冷宫。这一历史事件成为崔道融创作的灵感来源,他以班婕妤的故事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世道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