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分前一日 其四

标题包含
春分前一日 其四
柳已绿可爱,溪风更摇之。 人居春气中,安知物熙熙。 常年二三月,醉眼不自持。 摩挲此瞢腾,老去今其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柳树已经长得翠绿可爱,溪风吹过使它摇曳生姿。 人们生活在春天的气息中,哪里知道万物都在欢欣繁荣。 每年的二三月间,我喝得微醺难以自持。 抚摸着这混沌不清的记忆,感叹自己年岁已老。
去完善
释义
《春分前一日 其四》是南宋诗人韩淲创作的一首咏春诗。以下是对该诗每句的注释: 1. "柳已绿可爱":这句描绘了柳树已经开始发绿,呈现出可爱的景象。其中,“柳”指柳树,“绿”表示绿色,“可爱”表示令人喜爱。 2. "溪风更摇之":这句描述了溪流边的微风轻轻吹拂着柳树。其中,“溪风”指的是溪流边微风吹拂的感觉,“更”表示进一步,“摇之”是指微风吹动柳枝。 3. "人居春气中":这句表达了人们生活在春天的气息之中。其中,“居”表示居住或处于,“春气”表示春天的气息或气氛。 4. "安知物熙熙":这句表达的是人们生活在春天中,但并没有真正理解万物的繁荣景象。其中,“安知”表示怎么知道,“物熙熙”表示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 5. "常年二三月":这句表示在通常情况下,二、三月份是春天到来的时间。其中,“常年”表示通常或平常,“二三月”表示农历的二、三月份。 6. "醉眼不自持":这句描绘了在春天来临时,作者常常陶醉于美景而无法自制。其中,“醉眼”表示陶醉于美景的眼睛,“自持”表示自我控制。 7. "摩挲此瞢腾":这句表达了诗人抚摩自己老去的面容,感慨岁月的流逝。其中,“摩挲”表示抚摩或抚摸,“此”表示这个或这样,“瞢腾”表示模糊不清或模糊的状态。 8. "老去今其时":这句表示如今已老去的人,正好见证了春天的到来。其中,“老去”表示年纪变老,“今其时”表示现在正是时候或正合时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韩淲在春分前一日所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心情。诗的前两句通过柳树的发芽和新绿以及溪风的吹拂,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人居春气中,安知物熙熙”这一感叹,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又通过对常年醉眼的自我调侃,进一步揭示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最后的两句,诗人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在不断地加深。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生活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分前一日 其四》是南宋著名诗人韩淲于公元1190年所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分时节景色的五言绝句。这首诗收录在韩淲的诗歌集《涧泉集》中,展现了他在春分前一天的所见所感。 公元1190年,正值南宋中期,朝政腐朽,外患不断。然而,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文人墨客纷纷以诗文抒发胸臆,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韩淲便生活在这个时代,他曾在南宋朝廷担任过官员,但因不满现实而辞官归隐,专注于文学创作。 在这一特殊时期,韩淲远离政治漩涡,寄情山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春分前一日,万物复苏,春意盎然,诗人借此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乱与动荡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