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何朝申所藏赵邈卓馋虎图
何日老於菟,失脚来空山。
山中无所食,瘦骨见孱颜。
舐掌鼓饿舌,始信择肉艰。
姑求一饱计,未肯藏榛菅。
画师有深趣,粉墨不可删。
兽心察凶毒,人事戒防闲。
编须固莫敢,强弓亦徒弯。
吾命傥足惜,斜阳掩柴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哪一天的老虎,失足来到空山之中。
在这山里没有食物,它瘦弱的身躯显得更为憔悴。
舔着爪子鼓起饥饿的舌头,它开始相信选择肉食是艰难的。
只能先寻求一顿饱腹之计,还没有打算藏身于荆棘之中。
画家有着深厚的趣味,他用画笔描绘出这一场景。
野兽内心的凶猛与狠毒,人们要警惕防范。
把细节刻画得如此坚固,即使是强弓也无法射中。
假如我的生命值得珍惜,那么在夕阳下,我也要躲过猎人的追捕。
去完善
释义
1. 老於菟:老於菟即“老老虎”。这里的“於菟”是古楚语中“虎”的发音,用于指代老虎。
2. 失脚:这里指老虎失去了捕猎的能力,无法在山林中觅食。
3. 孱颜:形容虚弱的脸色,这里是用来形容瘦弱的老虎。
4. 舐掌:老虎舔舐自己的爪子,表示饥饿状态。
5. 饿舌:饥饿的舌头,表示老虎十分饥饿。
6. 择肉:选择肉食,这里指捕猎食物。
7. 榛菅:两种草本植物,这里用以比喻山野荒地。
8. 粉墨:涂抹在脸上的白粉和墨,这里用来形容绘画的技巧。
9. 察凶毒:观察出老虎的凶猛和狠毒。
10. 防闲:防止发生意外。
11. 编须:老虎的胡须,这里用来形容老虎的警惕性。
12. 固莫敢:不敢轻易靠近的意思。
13. 强弓:硬弓,指威力强大的弓箭。
14. 徒弯:白白地拉弓射箭。
15. 傥足惜:假使值得珍惜。
16. 掩柴关:关闭柴门,意指闭门隐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通过观察一幅描绘老虎的画作引发的感想和思考。诗人将虎拟人化,以“何日老於菟”开篇,意为老虎何时变得如此衰老,沦落到来到这空空的山中。紧接着,诗人描述了虎在山中的困顿生活,因无法获取食物而消瘦不堪。诗人用“舐掌鼓饿舌,始信择肉艰”来形容饥饿的老虎舔舐着爪子,使读者感受到其生存的艰难。
后半部分则更深入地探讨了画家的用心之处以及画作背后的寓意。画家巧妙地捕捉到野兽内心那难以捉摸的凶恶之态,而人们也应该从中汲取教训,时刻保持警惕防范。同时,作者提醒我们对于外部威胁要保持高度警惕,即便有坚固的防守也不能掉以轻心。在结尾处,诗人又传达出深深的忧虑:如果连生命都无法得到保障,又如何能在夕阳下闭门守安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何朝申所藏赵邈卓馋虎图》,是宋朝诗人王灼在欣赏一幅描绘赵邈卓馋虎的画作后所作。根据王灼的生平以及诗中的描述,我们推测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北宋末年或南宋初期(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王灼正是一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文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始终未能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游走于官场边缘的士人。这一人生际遇使他对画中描绘的赵邈卓谗虎产生了共鸣。
从时代背景来看,当时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初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间疾苦,激发了文人们的忧患意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灼通过欣赏赵邈卓馋虎的画作,感叹世人对人才的埋没和滥用,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