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辞世颂

标题包含
辞世颂
八十二年,驾无底船。 踏翻归去,明月一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普度,俗名李普度,字广济,号普度,法号释普度。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禅宗高僧,出生于1865年,祖籍福建莆田。 释普度自幼聪颖过人,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14岁时出家为僧,先后拜在福州鼓山涌泉寺、...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公元82年,乘坐一艘无底的大船,驶向未知的远方。突然间,船只倾覆,我们被卷入深海之中。然而,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轮明亮的月亮照耀着夜空,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慰藉。
去完善
释义
1. 八十二:诗人虚指年龄。20岁时古人称作弱冠,30岁称作而立之年,40岁不惑,50知天命,60耳顺,70古稀,80耄耋。82岁意味着诗人已经到了很高的年纪,感叹人生无常。 2. 无底船:古代传说有一种仙舟叫“无底船”,载仙人飞升,这里比喻人生的归宿。 3. 踏翻:走路不稳摔倒之意。在这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无法抵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4. 归去:死亡、离世。 5. 明月一天:明月是诗人对纯净美好的向往与追求,表达诗人愿用明月照亮他人心中的黑暗,把关爱和温暖传递给人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辞世颂》是南宋僧人释普度所作。在这首短诗中,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自己八十二年的生命历程,以及临终时的超脱心态。 诗的第一句“八十二年,驾无底船”,描述了诗人已经度过了漫长的八十二个春秋。这里,诗人将人生比喻成一条没有底的船,意味着生命的无常和脆弱。这种比喻既表现了诗人的睿智,又传达出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诗人写道:“踏翻归去,明月一天。”这里的“踏翻”可以理解为诗人面对死亡时的坦然与豁达。他不惧怕生死,只是将它看作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而“明月一天”则象征着诗人临死前那宁静的心境,仿佛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片明亮的月光之下。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领悟和对生活的热情。虽然主题是关于死亡的,但这首诗却并没有给人消极的感觉,反而给人以力量和希望。这正是禅宗诗歌的魅力所在,通过直面死亡,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辞世颂》是宋代高僧释普度的一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和对佛法的坚定信念。在宋代,佛教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深受其影响。释普度作为一位得道高僧,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在这个时期,释普度的生活经历非常丰富。他曾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佛学、文学等知识。此外,他还曾在寺庙中修行,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挑战。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为他创作《辞世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宋代,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当时的皇帝非常重视佛教,大力支持寺庙建设,并鼓励僧侣进行宗教活动。这种时代背景为释普度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生活哲学的独特见解。 总之,《辞世颂》是释普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生活环境中创作的一首诗,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也展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繁荣景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