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牡丹

标题包含
牡丹
不逢盛暑不冲寒,种子成丛用法难。醉眼若为抛去得, 莫道娇红怕风雨,经时犹自未凋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干(809年-约880年),字雄飞,号玄英子,唐朝晚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方干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而未被录取。此后,他放弃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是在酷暑就是严寒的时候,将种子种成一簇簇的方式使用起来实在太难。这就像是我喝醉了眼睛无法看清东西一样难以舍弃。别说是娇嫩的花朵害怕风吹雨打了,经过一段时间它们仍然没有凋谢的迹象。
去完善
释义
1. 盛暑:指盛夏时分,即夏季最热的时候。 2. 种子成丛用法难:这里描述了牡丹花的种植方法,意思是要把牡丹花的种子种成一丛,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 3. 醉眼:形容醉酒后模糊的视线。 4. 娇红:形容花朵娇嫩、鲜艳的红色。 5. 经时:经过一段时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牡丹》诗,以花朵盛放、风吹雨打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牡丹花的赞美之情。首联“不逢盛暑不冲寒”描绘了牡丹的习性,强调其不畏严寒酷暑的特性;颔联“种子成丛用法难”则突出牡丹种植之困难,说明其美丽背后需要艰辛的付出。 接下来,颈联和尾联均围绕“醉眼若为抛去得”来展开。诗人用醉眼看牡丹的形象比喻,表达出欣赏牡丹时的陶醉与赞赏。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写到“莫道娇红怕风雨”,暗示牡丹花虽然美丽娇艳,却并不害怕风吹雨打,生命力顽强。最后,尾联以“经时犹自未凋残”为结论,再次强调牡丹花的持久生命力,即便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能够保持美丽不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牡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创作的。这首诗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富丽堂皇,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花的形态、色彩和香气,展现了牡丹花独特的魅力。 这首诗歌创作于晚唐时期,此时唐朝国势渐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然而,牡丹作为一种象征着富贵、华丽的花卉,仍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牡丹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 在晚唐时期,方干是一位颇有才情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他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曾一度陷入困境,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创作。在这首《牡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才情横溢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