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戏平甫
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尚未双眉紧锁,却已泪光闪烁,我的家在那碧空如洗的西山脚下。离别母亲的情感,追随丈夫的滋味,就如同一艘载着桃叶的小船跨越江水。
小船起航,匆匆忙忙地驶向远方,今晚就将停泊在前方的小溪边。渡口旁的杨柳依依,围墙外的梨花飘零,两人的心事只有彼此懂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双螺:指女子的头发。
2. 双蛾:指女子的眉毛。
3. 碧云:比喻美好的地方。
4. 桃叶:指的是女子。
5. 扁舟:小船。
6. 杨柳津头:杨柳渡口。
7. 梨花墙外:梨花盛开的围墙外。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双螺未合,双蛾先敛”起笔,寓意着女子的年轻和美丽,同时也有深远的离别情感在内。紧接着写女子的家“在碧云西”,暗示着远方的思念之情。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用“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来表达女子离别的感受,通过渡河的情节展现了这对有情人的惜别之情。
下阕中,“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描绘了别离的画面,形象地展示出分别时的情景。而“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则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隐喻两人的爱情隐秘而甜美,却带着淡淡的忧愁。
整首词以景色为背景,细致地描绘了少女的离别情绪,同时也展示了古人恋情中的朦胧和无奈,使得这首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少年游·戏平甫》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一首作品。此词创作于公元1186年前后,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年间。此时,姜夔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波折之后,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和人生观。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姜夔作为一位关注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文人,对此深感忧虑。然而,他的官场生涯并不如意,未能施展抱负,只能以词作抒发胸臆。
在《少年游·戏平甫》中,姜夔通过描绘豪放不羁的少年形象,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朋友诚挚的关心和深厚的友情。这首词充分展示了姜夔的词风特色,以其婉约优美的文字,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