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淳熙年间的一个冬天,武昌的安远楼建成了。我和刘去非以及朋友们一起参与了这次活动,共同创作了这首曲子以表达我们的情志。我在武昌待了十年,有位故人停泊在鹦鹉洲的船上。他听到了一个年轻女子唱起这首歌,便上前询问她是否了解这段故事。后来这位朋友回到苏州向我讲述了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往昔的游历经历,同时也对如今各奔东西的生活感到忧伤。
月光冷冷地洒在沙滩上,尘土轻扬,虎落空寂,这是今年皇帝首次赐予的欢聚时光。刚刚改编过的胡部曲让人耳目一新,士兵们在帐篷里尽情欢歌。高楼矗立在那里,朱红色的栏杆萦绕,翠绿色的屋檐翘起。那美人儿美丽无比,她吹奏出的音符如同春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本应是词人墨客们齐聚的地方,他们应该在这里乘着白云,驾着黄鹤,与我共赴诗酒之约。然而,当我久久地站在楼梯上凝望远方时,却只能叹息那绿草茵茵的原野已经消失在千里之外的天涯。现在我只能借酒消愁,倚花消磨英气。在那遥远的西山外,傍晚时分,一场秋雨过后,一缕夕阳的余晖渐渐卷起,犹如一帘薄纱。

去完善
释义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该词的注释:
1. 淳熙:南宋孝宗的年号。
2. 丙午冬:公元1186年冬天。
3. 安远楼:又称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4. 刘去非:姜夔的朋友,生平不详。
5. 度曲见志:通过作曲来表达情感和意愿。
6. 武昌:现在的武汉市。
7. 鹦鹉洲:原在武汉市西南长江中,后被江水冲没,现仅存地名。
8. 小姬:年轻女子。
9. 胡部曲:指唐代的乐曲。
10. 毡幕元戎:指边疆将领。
11. 玉梯:形容高楼之高。
12. 芳草萋萋:形容芳草茂盛的样子。
13. 西山:湖北省武昌县西的洪山。
14. 秋霁:雨后晴朗的天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武昌安远楼的壮观景色以及作者浓厚的怀旧之情。上片以月冷、尘清的景致衬托出汉酺初赐的喜悦气氛,同时又描绘了新翻胡部曲的音乐之美。接着通过描绘红楼四周的景致,表现出人物的风流俊雅。下片则借助于词仙、素云、黄鹤等意象,抒发离索之感。结尾处以西山晚景作结,表现了自然界的优美和人生的无奈。整首词婉转抒情,颇具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是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在淳熙丙午年(公元1186年)冬季创作的一首词。此时,姜夔正经历着他人生的低谷时期。
从时代背景来看,此时的南宋王朝正处于金国的威胁之下,国家局势岌岌可危。然而,朝廷内部却是一片歌舞升平,权臣弄权,百姓疾苦无人关心。这样的时代背景为姜夔的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个人生活方面,姜夔一直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他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利。他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考取功名。此后,他一直以游历、卖字为生,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一时期,他的心境低落,对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感慨。
在这样的背景下,姜夔创作了这首《翠楼吟·淳熙丙午冬》。词中以翠楼为中心,描绘出一幅凄美的冬日景象,表达了词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姜夔也对当时的朝廷提出了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