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论
下有黄泉上有天,人人许住百来年。
还知虚过死万遍,都似不曾生一般。
要识明珠须巨海,如求良玉必名山。
先能了尽世间事,然后方言出世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地上有冥界,头顶有苍天,每个人都期待可以活个一百来年。
却知道虚无中度过无数生死轮回,如同从未曾出生过一般。
要想识得明珠必须要大海去寻觅,寻求美玉必定要去名山。
先要了解并处理完人世间的事情,然后才能谈论出世超脱的问题。
去完善
释义
1. 黄泉: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地下叫黄泉。人们死后埋葬于黄泉之下,故以“黄泉”借指阴间或墓穴。
2. 许:预料、估计。
3. 百来年:这里指的是人的寿命,古代人能活到一百岁的并不多。
4. 虚过死万遍:这里是指人生经历很多次生死轮回。
5. 明珠:珍贵而有价值的珠玉。
6. 巨海:大海。
7. 良玉:优质的美玉。
8. 名山:著名的高山,多指佛教或道教圣地。
9. 世间事:指尘世中的俗事。
10. 出世间:指出离世俗之事,这里特指修行禅定、追求精神解脱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哲理与磅礴的气势阐述了生命的虚无、人生的意义以及如何实现超越。诗人从黄泉和天空的对比入手,指出人的寿命不过百年,但往往在虚幻中度过,如同未曾出生。接下来,诗人比喻探寻真理的人需要经历广大世界和时间的磨练,如同寻找明珠和良玉必须去深海和名山。最后,诗人强调要先领悟世间事,才能实现出世超脱,表达出生命在于不断探索和成长的过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极论》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易学家邵雍所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现象和人生哲理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65年左右,此时正值宋仁宗嘉祐年间,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邵雍已经步入中年,他曾在年少时游学四方,受到道家、儒家思想的熏陶,对宇宙、人生等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在这首诗中,他以极高的智慧和哲学思想,探讨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生命的无常和有限。
在这段时间里,北宋王朝正处于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士人阶层逐渐崛起,儒学成为主导思想。在这个背景下,邵雍受到了时代的感召,积极探求宇宙自然的奥秘,寻求人生的真谛。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又表达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感悟和探索。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