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铁如意

标题包含
铁如意
仙客五六人,月下鬬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 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 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 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 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 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谢翱(1249年-1311年),字皋羽,号晞发子,原籍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他是南宋末年的文学家、诗人,与文天祥、邓剡并称为“宋末三杰”。 谢翱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后来他投身抗元事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色下,五六名仙人正在翩翩起舞;他们的身影时聚时散,犹如云雾飘渺;那遗留的声音,如同江河流逝,杳无踪迹。他们时而跳起楚舞,时而唱起楚歌。两个人手持铁如意,敲碎了珊瑚树枝。突然,一个人抢过了那把如意,斜眼瞟了一眼旁边的人。接着,又有一个人在跳舞,两人相对而笑。最后,有一个人独自拍掌,他的身上披着青色的薜萝。夜晚渐长,天色已晚,音乐声慢慢消失,心中的忧愁难以排遣。
去完善
释义
1. 仙客:指月亮下的树木投影。此处使用“仙”一词赋予树影神秘色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婆娑的树影。 2. 闘婆娑: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婆娑起舞的样子。 3. 散影若云雾:形容树木影子分散如同云雾般缭绕。 4. 遗音杳江河:描述音乐之声传播广泛,最后消失于遥远的江河之中。 5. 起:开始。 6. 楚舞:古代楚国地区的舞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7. 铁如意:一种器物名,如意头为金属制成,呈鱼鳞状排列,可以击打乐器发声。 8. 珊瑚柯:指用名贵珊瑚制成的敲击乐器,这里借指击打声音响亮的物件。 9. 睨:斜着眼看。 10. 过:走过。 11. 更舞:更换舞蹈。 12. 傞傞:摇摆不定的样子。 13. 抚掌:拍手表示赞赏或高兴。 14. 青薜萝:绿色的藤蔓。 15. 天籁:自然界的声音。 16. 宛转:辗转反侧,形容人在寂静夜晚中难以入睡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群诗人在月色之下欢宴的场景。首联以“仙客”来比喻这群诗人,他们在月光下嬉戏,犹如仙女一般轻盈。颔联以云雾和江河喻指他们的歌声和舞蹈,传达出飘渺幽远的意境。颈联中,诗人巧妙地运用“楚舞”和“楚歌”的典故,展示了他们才华横溢、豪情万丈的一面。 在后半部分,作者详细描绘了众人之间的互动。他们有的拿着铁如意击打,发出清脆的声音;有的翩翩起舞,姿态优美;有的则在一旁抚掌欢笑。但在这欢乐的氛围中,诗人却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因为他知道这种欢聚的时光不会长久,于是他借“夜长天籁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铁如意》是元朝诗人谢翱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元朝初年(约公元1271-1294年)。在这段时间里,谢翱因元军南下而失去了故乡,漂泊在南方各地,生活艰难。他的心情充满了忧伤和无奈,这种情绪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在元朝初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蒙古帝国的崛起,使得中国的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然而,这种扩张也带来了战乱、饥荒和社会动荡。尤其是南宋的灭亡,使许多知识分子感到失落和迷茫。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谢翱以他的诗歌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