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白乐天祠
我爱白司马,有言来谒祠。
才名千古照,忠义一生奇。
谏切宁思禄,谗行却罪诗。
如何江上客,惟道琵琶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白司马:这里指的是白居易。他在唐宪宗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在朝中直言进谏,贬为江州司马。
2. 谒祠:指拜访祭祀祠堂。
3. 才名:指才华名声。
4. 忠义:指忠诚仗义的品质。
5. 谏切:劝谏。切,恳切,直率。
6. 宁思禄:指不考虑功名利禄。
7. 谗行:指诽谤他人的行为。
8. 却罪诗:使罪恶得以抵销的诗歌。
9. 如何:此处可理解为“为何”。
10. 江上客:指白居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出对才情、忠诚和诗歌的热爱。诗人首先提到“我爱白司马”,表现出对白居易的敬爱之情,紧接着指出“有才名的千古照耀”,强调白居易才情出众,他的作品流传千古。接着诗人通过描述白居易的忠诚和义气表现他的一生传奇,而“谏切宁思禄,谗行却罪诗”则表现出他的刚正不阿与文人的坚持。最后诗人以“如何江上客,惟道琵琶词”结束,既表明了白居易在文学上的贡献,也流露出对其遭遇的感叹,充分体现出诗人对白居易的钦佩与同情。整首诗言辞精炼,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白居易的崇敬和对诗歌的热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上白乐天祠》是北宋诗人赵抃的一首描绘白乐天祠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41年,正值宋朝仁宗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
在这一年里,赵抃担任杭州知州,治理西湖,修筑堤坝,使西湖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稳定。他在这里感受到了民间的安居乐业和文化的繁荣,对于白居易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白居易作为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疾苦,受到了广泛的喜爱。赵抃在杭州任职期间,听闻当地有白乐天祠,于是他来到江边,写下了这首《江上白乐天祠》。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宋朝的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诗歌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等。赵抃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白乐天祠的描绘,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民众生活的关注和对文化发展的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