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羊踏菜畦戏作
活计元堪笑,毛群尚见欺。
蹴蔬元匪梦,樊柳竟何裨。
正尔败诸葛,从何捉左慈。
若鞭其后者,犹得养生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语文老师,我可以根据您提供的古文内容为您创作相应的现代白话文翻译:
1. 活计元堪笑,毛群尚见欺:这活儿简直可笑,连动物们都可以欺骗我。
2. 蹴蔬元匪梦,樊柳竟何裨:种点菜这种事原本不复杂,但在这种樊笼般的柳树间,又能有什么帮助呢?
3. 正尔败诸葛,从何捉左慈:就这样打败了诸葛亮,要从哪里捉到左慈呢?
4. 若鞭其后者,犹得养生规:如果用力鞭策那些落在后面的人,还能得到一些生活的规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活计:生计,谋生的方式。
2. 元:通“原”,原本。
3. 堪:可以,能忍受。
4. 笑:嘲笑,讥笑。
5. 毛群:动物群体,这里指羊群。
6. 见欺:被欺负。
7. 蹴蔬:践踏蔬菜。
8. 元匪梦:并非梦境。
9. 樊柳:篱笆边的柳树。
10. 竟何裨:有什么益处呢?
11. 正尔:如此,这样。
12. 败诸葛:意指无法与诸葛亮相比。
13. 从何:从哪里,如何。
14. 捉左慈:抓不到左慈。这里比喻无法捉到狡猾的羊。
15. 若鞭:如果鞭打。
16. 其后者:走在后面的人,这里指羊。
17. 犹得:还能得到。
18. 养生规:养生的法则。
去完善
赏析
《群羊踏菜畦戏作》是一首描绘牧羊场景的诗歌,诗人以诙谐幽默的笔触揭示了生活中的小插曲。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牧童带着一群羊群在菜畦边放牧,羊群践踏了菜地,让诗人产生了思考。
首先,“活计元堪笑,毛群尚见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牧童放牧生活的同情与无奈。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辛,却还要受到这群羊群的欺负。这里诗人用“堪笑”和“见欺”的对比,表现了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所面临的困境。
接着,“蹴蔬元匪梦,樊柳竟何裨”两句,诗人描述了羊群践踏蔬菜的现实情景。这里的“元匪梦”指的是并非梦境,即现实中的羊群确实踩踏了菜地;而“樊柳竟何裨”则是对羊群践踏菜地的质疑,为何羊群会破坏这片菜地?这里诗人通过对现实的描绘,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注。
再往下,“正尔败诸葛,从何捉左慈”两句,诗人运用了两个典故,形象地表达了羊群践踏菜地的荒诞性。第一个典故是“败诸葛”,这里诗人借用了诸葛亮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羊群破坏菜地的无奈;第二个典故是“捉左慈”,诗人通过这个典故暗示了羊群的难以捕捉和控制,表现了羊群对菜地的破坏是无法避免的。
最后,“若鞭其后者,犹得养生规”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牧童能够抽打那些跟随羊群的后羊,或许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菜地,让牧童的生活有所保障。这里诗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设想,表达了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群羊踏菜畦戏作》是南宋诗人牟巘的一首寓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年份尚无明确记载,但根据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推断,大约是在1250年至1279年之间。
牟巘生活在南宋末年,这个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战乱频繁。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牟巘对此深感忧虑。他在诗中通过描绘一群羊践踏菜畦的场景,表达了对时事的不满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对朝廷昏庸无道的不满,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牟巘正担任江西铅山丞一职,负责地方政务。他在任期间,关注民生,体察民情,为国家治理出谋划策。然而,由于朝政腐败,他的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寓言诗,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民生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