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庐山杂兴 其四

标题包含
庐山杂兴 其四
山南信美矣,山北尤增奇。 春风锦绣谷,红素自相依。 梯空上绝巘,云日惊倒窥。 崖壁晕祥光,五色成颇梨。 旁通大林寺,松竹短且欹。 乐天当日游,四月桃始披。 余龄愿寄此,永与人世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道潜,俗姓王,字道潜,号参寥子,北宋著名诗僧。他出生于浙江杭州,自幼出家为僧,后来成为苏轼的好友。 释道潜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佛学、诗词、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词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的南面确实美丽,而山北更是增添了奇特的风光。春风吹过锦绣山谷,红色的花朵与白色的花朵相互依偎。沿着石梯攀上险峻的山峰,云朵和阳光都在惊讶地窥视。悬崖峭壁上闪耀着祥瑞的光芒,五彩斑斓如宝石般绚丽。林间小径通向大林寺,松树和翠竹低矮倾斜。当年白居易曾在这里游玩,四月的桃花刚刚绽放。愿我在晚年能寄居于此,永远远离尘世喧嚣。
去完善
释义
1. "山南信美矣,山北尤增奇":信:确实;尤:更加;增:增加,提升;奇:奇特。这句话的意思是庐山南边确实是美的,而北边更是增加了奇特的景色。 2. "春风锦绣谷,红素自相依":春:春天;风:风向;锦绣谷:庐山的一处美景;红:红色;素:白色;依:依靠。这句话描述的是春天的风吹过锦绣谷时,红色的杜鹃花和白色的樱花相互依偎的美景。 3. "梯空上绝巘,云日惊倒窥":梯空:形容峭壁如阶梯一样悬在空中;上:登上;绝巘:极陡峭的山峰;云日:云朵与太阳;惊:惊叹;倒窥:从下面仰视。这句话描绘了登上山顶时,从下向上看到云朵和太阳的瞬间,让人感到惊叹不已。 4. "崖壁晕祥光,五色成颇梨":崖壁:悬崖峭壁;晕:渲染;祥光:吉祥的光线;五色:五彩斑斓;成:形成;颇梨:佛教术语,意为宝石。这句话意思是悬崖峭壁被吉祥的光线渲染,形成五彩斑斓的景色,如同宝石般美丽。 5. "旁通大林寺,松竹短且欹":旁通:靠近;大林寺:庐山附近的一座寺庙;松竹:松树和竹子;短:矮小;且:而且;欹:倾斜。这句话表示在大林寺附近,松树和竹子都显得矮小且倾斜。 6. "乐天当日游,四月桃始披":乐天:即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当:当时;日:日子;游:游玩;四月:农历四月;桃始披:桃花开始盛开。这句话提及白居易曾在四月游览庐山,那时桃花正盛开。 7. "余龄愿寄此,永与人世违":余龄:余生;愿:愿望;寄:寄托;此:这里,指庐山;永:永远;与世:远离世俗;违:背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在庐山度过余生,永远远离世俗纷扰的愿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道潜的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诗。诗人以南为实,以北为虚的对比手法描绘了庐山的壮美。首联指出庐山山南的美,而以“尤增奇”强调山北更为奇特。颔联用比喻手法描绘春天的锦绣谷,色彩斑斓犹如锦绣。颈联写登上山顶,云日和远处的山峰仿佛让人惊叹于倒影世界的美景。尾联则引用了白居易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想在此地度过余生,远离尘世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生动,构思巧妙,抒发了作者对庐山风光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庐山杂兴 其四》是南宋诗人释道潜所创作的山水诗。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体悟。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也就是公元1127年-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因此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人墨客。 其次,我们来看看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释道潜(1046-1102),俗名李瑛,字叔问,号潜老,法号佛印,世称“东坡居士”。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早年曾出任地方官吏,后因不满官场腐败,辞官出家为僧,后成为禅宗高僧。他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墨客交往甚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在《庐山杂兴 其四》中,作者以禅者的眼光观察庐山,表达了对庐山美景的由衷赞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最后,我们来看看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崛起,佛教和道教也得以发展。释道潜作为一位出家人,他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许多禅宗哲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氛围。此外,南宋时期山水诗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描绘自然山水,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释道潜的《庐山杂兴 其四》应运而生,成为了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