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山林宣参山房
高处浑无一点尘,平川极目净于茵。
松声满院日亭午,世味著人谁识真。
倘乞半岩容卜筑,仍留别浦待垂纶。
寒灰岂复重然望,独爱新诗语不陈。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高高的山顶上看不到一丝尘埃,宽阔的原野干净得如同绿草茵茵。阳光普照,松树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这个世界真实的味道有谁能够真正了解呢?也许能在半山腰找到一个可以搭建小屋的地方,然后在河边的另一个地方垂钓。这种生活虽然简朴,却让人向往不已。这样质朴的生活之中,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新鲜而充满生命力的诗歌。
去完善
释义
《金石山林宣参山房》是南宋诗人李壁创作的一首山水诗。下面是该诗的部分词语注解:
1. 金石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县的金石山。
2. 林宣参:不详,可能是一位隐士或者与诗人在此相识的朋友。
3. 山房:山中居所。
4. 浑无一点尘:形容环境十分洁净,没有一丝尘土。
5. 平川:平坦的平原。
6. 极目:尽眼力所及,指视野开阔。
7. 净于茵:像垫子一样干净。
8. 日亭午:太阳在中午时分。
9. 世味著人谁识真:世人追逐的名利等滋味,谁能真正明白其真相?
10. 倘乞半岩容卜筑:如果能在半山腰找到一块空地,我就满足了。
11. 仍留别浦待垂纶:在离我不远的渡口,我依然可以钓鱼为乐。
12. 寒灰岂复重然望:无法再期望有以前的辉煌了。
13. 独爱新诗语不陈:我只喜欢新颖的诗句,而不是陈旧的老调重弹。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金石山林美景及文人生活的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述高处的空气清新、视野开阔的环境,以及满院的松树声音和中午的静谧时光,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世味的深刻洞察。接着诗人以“倘乞”一词表达了愿意在山间寻求隐居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期待有同道中人共度此景。最后诗人用“寒灰”比喻自己的心境,表示自己虽已不再怀抱功名之望,但仍旧热爱生活和新诗的创作。整首诗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淡薄名利的品质,以及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石山林宣参山房》是南宋诗人李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即南宋宝祐年间。
在这一时期,李壁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曾任朝廷官员,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到江西一带。在流放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名胜古迹,如宣参山房等地,写下了大量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
这一时期,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北方的金国和蒙古帝国对南宋构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而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