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阳树石二首 其一
寒藤骨数百尺,枯木大七八围。
挽取到公奇石,俱还数幅寒溪。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藤蔓蜿蜒数百尺,干枯的大树躯干有七八个人围抱那么粗。我们把这些奇特的石头拉回来,一起点缀在这寒冷溪流边的几幅画卷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陈阳树石二首:谢薖所作诗的标题,共有两首。
2. 其一:第一首诗。
3. 寒藤:寒冷的藤蔓。
4. 骨数百尺:形容藤蔓的长度有数百尺。
5. 枯木:枯萎的树木。
6. 大七八围:直径约七八围,用来描述树木的大和粗壮。
7. 挽取:采集、选取的意思。
8. 到公:诗人所用的一个虚构人物,表示具有眼光的人。
9. 奇石:形状奇特的石头。
10. 俱还:全部还回,一起归还。
11. 数幅:几幅,此处可以理解为指石头的数量。
12. 寒溪:寒冷的小溪。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寒藤和枯木开篇,展现出一幅苍凉的景象。诗人通过描述这两种自然物象,传达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接下来,诗人提到“挽取到公奇石”,意味着对这些自然景观的珍视和保护。最后,诗人用“俱还数幅寒溪”作结,给人一种回归自然、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陈阳树石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谢薖创作的组诗作品。这首诗篇创作于公元1159年,此时正是南宋时期。在这一年中,谢薖身处江湖之远,身心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从而获得了生命的启示和创作的灵感。
在这首诗中,谢薖描绘了陈阳山中的树木和石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一年中,他经历了战乱、流离失所的生活,因此更加珍视自然和谐与宁静。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出他对生命哲学的深度思考。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岌岌可危,面临着金国的不断侵扰。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们普遍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谢薖作为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他的这组作品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