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沈公介石老仙
不贪富贵即神仙,茗椀香炉古易编。
谁向急流能勇退,方知介石是几先。
三危露下闻清唳,九锁山中断俗缘。
喜有诗人相共住,何时一笑醉丹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若是不求荣华富贵如同仙人一般,品品茶、焚焚香,翻阅古老的书籍倒也乐得自在。
谁能在这繁华的世界中激流勇退,才能明白坚定的心志是成功的秘诀。
在三危山上,我能听见那清凉的风声;在九锁山中,我断绝了世间的纷扰。
有幸能与诗人们共同居住,何时我们能开怀畅饮,共享这美好的时光呢?
去完善
释义
1. 不贪富贵即神仙:诗句意味着远离金钱权力的纷扰,选择质朴生活的人就像神仙一样自由快乐。这里的“神仙”是指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
2. 茗椀香炉古易编:品茗(茶)时使用的碗(椀)和熏香用的炉子,这些都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用具。"古易编"可能指的是一本关于茶道或香道的古籍,这里用这个词组强调这种生活的宁静和雅致。
3. 谁向急流能勇退:指在人生道路上,能够看破功名利禄的诱惑,激流勇退的人。
4. 三危露下闻清唳:"三危"是中国西北部的一座山,这句子描述了在三危山下聆听夜露滴落的声音,表达作者身处其间的宁静心境。
5. 九锁山中断俗缘:"九锁山"位于中国浙江省,寓意着在山中隔绝尘世的困扰与烦恼,追求心灵的清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牟巘对沈公的崇敬和钦佩之情。诗歌开篇便赞美了沈公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神仙般生活。“不贪富贵即神仙”表现了沈公对于世俗荣华的蔑视,而他手中的“茗椀香炉古易编”则象征着他对茶道的钟爱和古籍研究的执着。第二句中的“谁向急流能勇退”是在赞扬沈公在人生的风口浪尖上毅然放弃功名利禄的高尚品质,而“方知介石是几先”则是对他坚定毅力的赞美,表明只有那些勇敢面对困境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
接下来,“三危露下闻清唳”描绘了高山之巅的神秘景象,暗示了沈公高洁的品质和超凡脱俗的境地。而“九锁山中断俗缘”则是表达了沈公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境界。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沈公的美好品质和高尚情操。
最后,“喜有诗人相共住”表达了作者与沈公志同道合的愉悦心情,“何时一笑醉丹泉”则是对未来两人相聚畅饮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牟巘对沈公的敬仰和推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牟巘所作,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当时,诗人因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遭到迫害,被贬谪到江西南康军。在这段时期,他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始终保持高尚的气节。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的不断侵扰,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朝廷内部也存在严重的政治斗争,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与主战派之间的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牟巘坚定地支持抗金事业,主张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然而,他的主张并未得到朝廷的认可,反而受到排挤和打压。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牟巘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时局的关切。这首《奉寄沈公介石老仙》正是他在贬谪期间写给友人沈公介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