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采药叟

标题包含
赠采药叟
老去唯将药裹行,无家无累一身轻。 却教年少取书卷,小字灯前鬬眼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施肩吾(1850-1923),原名施景琛,字肩吾,号琴轩,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 施肩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年纪渐长只能与药物为伴,没有家庭的牵挂让我一身轻松。 反倒让年轻人拿起书本,在明亮的灯光下研读细小的文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老去:年龄大了,指老年时期。 2. 唯将:只有拿着。 3. 药裹行:指背着药袋行走。 4. 无家无累:没有家庭和拖累。 5. 却教:反而让。 6. 年少:年轻的人。 7. 取书卷:拿出书籍。 8. 小字:指字体细小。 9. 灯前:在灯下。 10. 鬭眼明:瞪大眼睛看清楚。
去完善
赏析
《赠采药叟》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描绘采药老人形象的诗篇。诗中以采药老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其超脱世俗、清心寡欲的敬仰之情。 首句“老去唯将药裹行”,以采药老人的老年生活作为开篇,强调了其生活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即采药与养生。其中“唯将药裹行”表现了采药老人坚守采药事业的执着精神,同时也展现出他无牵无挂、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次句“无家无累一身轻”,则进一步强调采药老人抛弃家庭羁绊和尘世烦恼的豁达境界。这里的“无家”并非指没有住所,而是指没有俗世的负担;“无累”也不是指没有任何劳累,而是指摆脱心灵的枷锁。这种无家无累的状态使得采药老人身心轻松,不受尘世的纷扰所影响。 接下来的两句“却教年少取书卷,小字灯前鬭眼明”,通过对比采药老人和年轻学子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于知识和学识的尊重和向往。其中“却教年少取书卷”,指出采药老人虽然年岁已高,但仍关心着年轻人的成长和教育。而“小字灯前鬪眼明”,则是描绘年轻学子在昏暗的油灯下刻苦攻读的画面,赞美了他们在求知路上的坚定意志。 整首诗通过对采药老人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高尚品质和生活态度的赞许。同时,通过与年轻学子的对比,也表现出诗人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视。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采药叟》是唐朝诗人施肩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70年左右,即唐朝晚期。在这段时间里,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疾苦。施肩吾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描绘民间生活,关心百姓疾苦。 在创作这首诗时,施肩吾正生活在这种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看到了百姓生活的困苦,感受到了生灵涂炭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他对那些采药救人的老人产生了敬意和感激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赠采药叟》。 这首诗赞美了采药老人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在唐朝晚期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许多人的生活陷入困境,而采药老人不畏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解除病痛之苦,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