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撼庭秋

标题包含
撼庭秋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是抚州府临川人。 晏殊自幼聪明过人,5岁能诗,7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晏殊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想起那装饰精美的厅堂中点燃的红烛,它似乎也懂得人心——情意绵长,但火焰微弱,仿佛在为离别的人们默默流泪。
去完善
释义
兰堂:装饰华美的厅堂;红烛:象征温馨和离别的蜡烛;心长焰短:比喻情深而生命有限;垂泪: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蜡油如泪水。
去完善
赏析
整首词以“别”字开篇,奠定了全篇的基调,即一种因分离而产生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上片着重描写环境氛围,“碧纱秋月”、“梧桐夜雨”等意象营造出冷清孤寂的夜晚情境,将主人公的愁绪渲染得更加浓烈。下片则进一步刻画内心的痛苦,“楼高目断”、“天遥云黯”不仅写出了空间的阻隔,更暗示了情感上的无助与迷茫。“兰堂红烛”的拟人化描写尤为动人,赋予了静物以生命,使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复杂的心境。全词语言凝练优美,意境深远,堪称婉约词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北宋时期,晏殊正处于人生暮年。作为一位历经宦海沉浮的文人,此时的他已从高位退下,独居乡野。面对秋夜寂寥,词人思绪万千,既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也流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感伤。在这样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词人倚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寄托深情的词作,借景抒发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