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无相和尚归乡

标题包含
送无相和尚归乡
同名同号同桑梓,同住江湖亡彼此。 有时同上孤峰巅,有时同下沧溟底。 苦同忧,乐同喜,金博金兮水洗水。 有时捩转铁面皮,心口全然不相似。 你若住兮我即行,你若行兮我即止。 白日青天轰怒雷,平地无风波浪起。 非不非,是不是,西川大随,桐城投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师范,法号圆修,字师范,俗姓李,名宗勉,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僧人。他出生于浙江明州(今宁波),12岁出家于天童寺,后成为禅宗五山十刹之一的天童寺住持。 释师范在佛学、文学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同名同号共乡邻,共处江湖难区分。 时而共登高峰顶,时而共赴海洋深。 苦乐同享共忧虑,真金易得清水难寻。 有时铁面无私情,心口不一难琢磨。 你若离去我即走,你若停下我便止。 晴天霹雳响彻天,平静之地起波澜。 真真假假难分辨,是非对错谁能言? 西川大随皆过客,桐城投石尽随风。
去完善
释义
1. 同名同号同桑梓:同名表示无相和尚与作者名字相同;同号是僧人的法号相同;桑梓指故乡。这句是说两人姓名、法号、籍贯都相同。 2. 同住江湖亡彼此:住在江湖之间,没有你我之分。 3. 有时同上孤峰巅,有时同下沧溟底:孤独的山峰顶端,暗指佛教的至高境界;沧溟底是指大海深处,象征世俗生活。 4. 金博金兮水洗水:真金去摩擦真金(金博金),清水去洗涤清水(水洗水)。 5. 有时捩转铁面皮,心口全然不相似:捩转是指改变态度,铁面皮喻指僧人原先坚定的表情;心口不一,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6. 你若住兮我即行,你若行兮我即止:你说要停留我就离开,你说要走我便止步。 7. 白日青天轰怒雷,平地无风波浪起:形容表面平静,实则内心激烈波动。 8. 非不非,是不是:否定之否定,揭示事物的真实面貌。 9. 西川大随:西川指四川地区,大随是唐朝一位禅师的名字,这里可能是指四川的一位叫大随的僧人。 10. 桐城投子:投子山位于安徽桐城,投子禅院是该地有名的禅宗寺院,这里可能代指禅宗传人或佛学知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与无相和尚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追求。首句“同名同号同桑梓”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如同手足。接下来“同住江湖亡彼此”,意味着在共同的信仰和生活环境下,他们已经超越了自我,达到了心心相印的境界。 接下来的诗句中,“有时同上孤峰巅,有时同下沧溟底”描绘了他们一起修行、一起探寻真理的过程,既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也弥漫着欢快和喜悦。 接着,“苦同忧,乐同喜,金博金兮水洗水”则表达了他们共同面对苦难和快乐的态度,互相关爱,互相支持,共享人生的悲欢离合。然而,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分歧的,正如诗中所言:“有时捩转铁面皮,心口全然不相似。” 这意味着他们有时候也会因观点不同而发生争执,但这些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智慧。 最后四句“你若住兮我即行,你若行兮我即止。白日青天轰怒雷,平地无风波浪起。非不非,是不是,西川大随,桐城投子。” 则表明了他们的默契和尊重,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相互尊重对方的决定和行动。这首诗通过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友情、合作和理解,使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无相和尚归乡》是宋朝诗人释师范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279年间的宋代。 在宋代,佛教文化盛行,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释师范作为一位禅宗大师,其佛学造诣深厚,诗歌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此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民众生活艰辛。释师范作为一位出家人,虽然远离尘世纷争,但他仍关心社会民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于家国命运的忧虑。此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致力于禅宗的传承和发展,为佛教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送无相和尚归乡》这首诗歌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僧侣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了释师范作为一个禅宗大师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