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太学
凤幄云开日月章,九霄呜跸下虞庠。
朝元俊士鸿成列,拱极名臣玉照行。
问道贾生称五学,乞言戴圣美三王。
上心夙悟周公戒,天下安危自一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华丽的凤帐如云,映射出日月之光;天子的声音从九天之上降临在学堂之中。那群精英学子犹如一群鸿雁整齐排列,他们像名臣一样围在帝座周围,守护着帝位。他们的言论就像五大学问中那些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向圣贤请教真理。他们追求的是三位贤明的君王那样美好的世界。皇帝深知周公之戒的重要性,对于天下的安危都在心中掌控。
去完善
释义
【凤幄】指华丽的车帐。
【云开】形容盛况空前。
【日月章】喻皇帝亲临。
【九霄】天空极高处,这里借指皇宫。
【呜跸】指皇帝车驾的声音。
【虞庠】古代学校,这里指太学。
【朝元】朝廷选拔的贤能之士。
【鸿成列】众多优秀人才聚集在一起。
【拱极】尊崇德望之人。
【名臣】有显赫名声的大臣。
【玉照行】品德高尚之人。
【问道】请教治国之道。
【贾生】汉代儒生贾山,曾向汉文帝劝谏治国的道理。
【五学】指儒家五常之学。
【乞言】请求赐教。
【戴圣】西汉著名学者,作《礼记》。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三位杰出的君主。
【上心】皇帝的圣意。
【夙悟】早已领悟。
【周公戒】指周公旦的箴言。
【自一堂】统一于朝廷。
去完善
赏析
《幸太学》这首诗描绘了皇帝亲临太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儒家经典学问上的卓越成就和对国家治乱的忧虑。首联“凤幄云开日月章,九霄呜跸下虞庠”表现了皇帝亲临太学的隆重场景;颔联“朝元俊士鸿成列,拱极名臣玉照行”则突显出朝中贤才的簇拥与拱卫;颈联“问道贾生称五学,乞言戴圣美三王”则以贾谊、戴圣两位儒者为例,强调孔子等先贤们的思想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尾联“上心夙悟周公戒,天下安危自一堂”则为诗人对皇帝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借鉴周公的教诲,将国家的安危视为第一要务。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述皇帝亲巡太学的盛况,表达了对圣贤之道、君子之行的推崇,也寓含着对国家治理的热切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幸太学》是宋代著名诗人丰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45年左右,正值北宋中期。当时朝廷设立了太学,选拔各地的优秀士子进行深造,以期培养出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治国安邦才能的人才。
丰稷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情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然而,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丰稷在官场上屡遭排挤,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前途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丰稷写下了这首《幸太学》。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太学的培养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那些阻碍国家发展的腐朽势力的痛恨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