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龙吟(次李起翁中秋)

标题包含
水龙吟(次李起翁中秋)
谁家明镜飞空,海天绀碧浮秋霁。西风淡荡,纤云卷尽,小星疑坠。宇宙冰壶,襟怀玉界,飘然仙思。炯灵犀一点,蟾辉万丈,长相射、清清地。 只有桂花长好,照人间、几番荣悴。年年此夕,持杯嚼露,挥毫翻水。宝瑟凄清,玉箫缥缈,佩环声碎。唤谪仙起舞,古今同梦,不知何世。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家明亮的镜子挂到空中,如海天之间的绀碧秋色。西方的风吹来,轻飘飘的云朵被吹散,星星仿佛要从天空坠落。天地间像冰雪般纯净,胸襟如同宝玉般的洁净,令人觉得像是神仙。星辰的光辉明亮清晰,一直照射在地面。 只有桂花总是开放得很好,照耀着人间,经历多次繁荣和枯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拿着杯子品尝露珠,挥洒笔墨,像流水一样。弹奏的古筝发出清冷的声音,玉箫的声音如烟雾般渺茫,玉佩环发出的声音清脆。呼唤谪仙起舞,古今的梦是一样的,不知道是哪个时代的事了。
去完善
释义
1. 明镜:此处指月亮。 2. 海天:海洋与天空的连接处。 3. 绀碧:深蓝色的天空。 4. 秋霁:晴朗的中秋之夜。 5. 西风:秋风。 6. 淡荡:舒缓荡漾。 7. 纤云:轻盈的云朵。 8. 小星:流星。 9. 冰壶:形容洁净明亮的月亮。 10. 玉界:指美好的世界。 11. 炯:明亮。 12. 灵犀:比喻聪慧。 13. 蟾辉:月光。 14. 清清地:清澈的地方,此处指天空。 15. 桂花:寓意吉祥、荣华富贵。 16. 荣悴:兴衰。 17. 此夕:这个夜晚,即中秋节。 18. 持杯嚼露:品尝美酒。 19. 挥毫:书写。 20. 翻水:描摹流水。 21. 宝瑟:贵重的琴。 22. 凄清:凄凉冷清。 23. 玉箫:美玉制成的箫。 24. 缥缈:隐隐约约。 25. 佩环声碎:形容声音杂乱。 26. 谪仙:被贬谪到凡间的仙人,此处借指李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作表达了作者赵以夫对中秋节的欣赏与感慨。开篇通过“明镜飞空”和“海天绀碧”的形象描绘出浩渺星空的景象,同时用“西风淡荡,纤云卷尽,小星疑坠”表达对季节变换的感知。随后以“宇宙冰壶,襟怀玉界,飘然仙思”传达出超凡脱俗的神仙境界。下阙通过对桂花的赞美以及一年一度的庆祝场景,展现出中秋节的特有氛围。词人通过中秋这一时刻,唤起人们的共通情感,即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词借景抒情,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水龙吟·次李起翁中秋》是南宋著名词人赵以夫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作者在中秋佳节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赵以夫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南宋时期,国家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赵以夫的词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个人生活中的失意和无奈。 首先,从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词是赵以夫在南渡之后所作,当时南宋政权偏安江南,社会动荡不安。赵以夫作为南宋的文人,对国家的命运深感忧虑,这种情感在他的词作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其次,在这个时期,赵以夫的个人生活也颇为坎坷。他虽然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这些经历使他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关心国家的兴衰。因此,在这首词中,赵以夫通过描绘中秋佳节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关切之情。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南宋边疆,导致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赵以夫作为一名文人,对此深感痛心,他的词作中多次表达了这种忧虑。在这首《水龙吟·次李起翁中秋》中,赵以夫通过对中秋明月、桂花飘香等美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期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