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九十日春都过了,
寻常偶到江皋。
水容山态两相饶。
草平天一色,
风暖燕双高。
酒病厌厌何计那,
飞红更送无聊。
莺声犹似耳边娇。
难回巫峡梦,
空恨武陵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经过九十天的春天,
时常会来到江边高地。
水光山色相互辉映。
草地与天空连成一片,
春风暖和燕子双飞高高翱翔。
患有酒病却无可奈何时,
飘落的花瓣更添寂寞。
黄莺的叫声如同耳边轻柔。
难以回到美好的梦境,
只怨恨桃花盛开的美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九十日春:指春天的时间已持续近三个月。
2. 过了:过去了。
3. 寻常:普通,平常。
4. 偶到江皋:偶然来到江边的高地。
5. 水容山态:水面的景象和山体的形态。
6. 两相饶:相互给予宽宥。
7. 草平天:草地与天空连成一片。
8. 一色:一样的颜色,这里指草天相接的景象。
9. 燕双高:燕子双双高飞。
10. 酒病厌厌:因喝酒过度而导致的病态疲倦。
11. 何计那:无法解决。
12. 飞红:飘零的花瓣。
13. 更送:还带来。
14. 无聊:无趣。
15. 莺声:黄莺的叫声。
16. 犹似耳边娇:像在耳边撒娇的声音。
17. 难回巫峡梦:难以回到梦境中的巫峡。
18. 空恨武陵桃:白白遗憾武陵桃花源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是李之仪的一首词作。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九十日春都过了”点明了时间的推移,春天的美景已经过去了九十天,接下来的描写都是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回顾。紧接着的“寻常偶到江皋”表达了词人在闲暇时来到江边欣赏美景的心情。词人用“水容山态两相饶”来形容眼前所见的美景,这里的“饶”字形象地描绘出水光山色之间的相互映衬,给人以美的享受。
下阕开始,词人的情绪发生了变化。“酒病厌厌何计那”表达了词人因饮酒过度而感到身体不适,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无力应对的情绪。而“飞红更送无聊”则表达了词人看到落英缤纷的景象时,更加感到孤独和无聊的心情。最后两句“难回巫峡梦,空恨武陵桃”则表达了词人无法回到过去的美好的回忆中,只能徒然地感叹时光的流逝。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描绘春光逝去、岁月蹉跎的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100年左右,正值宋徽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李之仪人生历经坎坷,他曾因支持苏轼而被贬谪到偏远的贵州,经历了多年磨难。尽管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仕途并不顺利,这使得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失意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这个时代背景中,北宋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展繁荣,文化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然而,在政治层面,权力斗争、官僚腐败等问题却日益严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自己的人生遭遇和国家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忧虑。
在这首词中,李之仪以“九十日春都过了”开篇,表达出对春光已逝的惋惜之情。随后,他以“只知愁是无情物,谁信有情愁更苦”传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无奈心境。整首词流露出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时光的留恋,成为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