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风流老峭,负不群奇表。
弹指超凡怎由教。
把俗儒故纸,推向一边,三界外、寻得一场好笑。
尘缘无处趓,应见宰官,苦行公心众难到。
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
待接得、众生总成佛,向酒肆淫房,再逞年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位优雅不凡的老者,风度翩翩,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他富有智慧,卓然独立,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超越凡人的魅力。
他把那些陈词滥调、刻板的经书扔在一边,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寻求真正的快乐与意义。
虽然他的尘缘未了,但仍然表现出贤明的才智和公正无私的心胸,令人敬仰。
功名富贵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寻常之事,他凭借自己的智慧,让世人见证了他那卓越非凡的神奇力量。
当所有的众生都能修行成正果时,他将再次踏入那繁华世界,挥洒自如,尽显少年风华。
去完善
释义
《洞仙歌》:宋时词牌名,又名《洞仙歌令》。这首词是作者抒发自己超越世俗的思想情感。
1. 风流:本指男女恋情或生活作风潇洒自如,这里借指文采横溢、才情出众的人生态度。
2. 老峭:指的是作者的年岁和性格特点。朱敦儒作为南宋词人,年岁稍长。
3. 负不群奇表:表示具有与众不同、卓越非凡的相貌和气质。
4. 弹指超凡怎由教:以手指弹动来形容迅速超越凡尘。这句是说想快速超凡入圣并非易事。
5. 俗儒故纸:指的是世俗书生研读的古书典籍,这里表示作者的清高与傲世。
6. 三界外: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外的境界。这里意指脱离世俗纷扰的境界。
7. 好笑:指在境界超脱后看待尘世之事感到可笑。
8. 尘缘无处趓:意指红尘中的缘分无法逃脱。
9. 应见宰官:指观察世间繁华纷扰的事情。
10. 苦行公心众难到:表示持公正之心厉行艰苦修行之人的品质难得。
11. 这功名富贵,有也寻常:表达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看法,认为这些不过是寻常事物。
12. 管做得、越古超今神妙:表示拥有超越古人的智慧和能力。
13. 待接得、众生总成佛:指待到普度众生的目标达成,众人皆成佛道之时。
14. 酒肆淫房:代指酒色场所。
15. 再逞年少:形容再次展现青春活力。
去完善
赏析
词作主题上言“不群”,寄托了朱敦儒个人的疏狂放达与超脱世俗之情,此精神寄托在“弹指超凡”的表述中表现得极为鲜明。下片言“尘缘无处趓”,“苦行公心众难到”,乃词人人生观之体现,他深刻认识到人生之苦短与无常,呼吁人们摆脱世俗束缚,以公心面对世界。词人视功名富贵如“寻常”之物,明确表示自己的“越古超今神妙”的壮志和抱负,最后则展望一个理想的世界,即所有人都能得到解脱和超越的境地。这首词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人生哲学倾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仙歌》是南宋著名词人朱敦儒创作的一首咏史词。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50年左右的绍兴二十年间。在那个时候,南宋朝廷正忙于与金国的战事,而朱敦儒则在浙江一带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朱敦儒出身世家,早年因战乱颠沛流离,后在临安(今杭州)定居。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人文关怀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反映了他对世事的忧虑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在《洞仙歌》中,他以“桃花源”为象征,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期盼和怀念古代美好生活的感慨。
这个时代,正值南宋政局不稳、战事不断之时。朱敦儒虽未直接参与政治,但他的作品中始终渗透着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借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这种情感在当时具有极强的共鸣,使得他的作品在南宋词坛独树一帜。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