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刘学录韵并以胡桃寄之

标题包含
次刘学录韵并以胡桃寄之
中腴外劲介如坚,能伴寒松晚菊鲜。 闻道元城心似铁,故教持向蛤蜊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内心充实外表坚强,如同磐石般坚定;能够陪伴着寒松和晚菊度过新鲜时光。听说你的心志如同钢铁般坚韧,所以特意让你在蛤蜊面前展现出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次:按照原诗的韵脚和题材来和诗。 2. 刘学录:指当时的学者刘敞,字原父,官至户部侍郎,善于写文章,亦工于诗。 3. 中腴外劲介如坚:这句是对胡桃的特征描写,形容胡桃内肉肥厚且口感坚韧。 4. 能伴寒松晚菊鲜:意指胡桃可以陪伴寒冷的冬季,保持新鲜。 5. 元城心似铁:这里代指刘学录坚毅的品质。元城,指北宋名臣司马光,他是当时抗金的坚定支持者。 6. 蛤蜊:即蚶子,一种贝类动物,壳面纹理清晰,可做装饰品。这里将胡桃比作蛤蜊,寓意有坚硬的外壳但内有丰满的内容。
去完善
赏析
《次刘学录韵并以胡桃寄之》是南宋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对胡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首联“中腴外劲介如坚”,描述了胡桃的外壳坚硬、内部丰满的特点,既形象地展现了胡桃的特征,又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而坚定的友谊。颔联“能伴寒松晚菊鲜”,通过对比胡桃与寒松、晚菊的形象,表现了胡桃的坚韧品质和高尚情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颈联“闻道元城心似铁”,以历史人物元城令自比,表达了自己心如铁石般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尾联“故教持向蛤蜊前”,则表达了诗人期望通过赠送胡桃的方式,将这份深厚的友情传递给友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次刘学录韵并以胡桃寄之》是南宋著名文人陈宓在公元120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是在他担任泉州知州期间创作的,此时正值金朝南侵,南宋国力日益衰弱的时期。 作为一位有强烈爱国情怀的文人,陈宓时刻关注国家局势,对金朝南侵忧心忡忡。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陈宓与刘学录交情深厚,这首诗既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也是对国事的关注。 此外,胡桃在当时是一种珍贵的礼物,陈宓以胡桃相赠,既表达了友情,也寓含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希望与朋友共同面对时艰,共度难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