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瓶梅

标题包含
瓶梅
为怕凋零不忍栽,问云何处正初开。 小窗尽日看春至,短帽无人彻夜陪。 光景长如新月上,杖藜懒向小园隈。 最怜。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害怕花儿凋谢,所以不敢去栽种它们。我想知道在哪里能看到它们的第一次盛开。我每天都在窗口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但我没有人陪伴,戴着帽子度过了漫漫长夜。时光就像新月一样,慢慢升起,我却懒得拿起拐杖去花园里走一走。我最怜惜的是那些即将凋谢的花朵,因为它们似乎在告诉我,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
去完善
释义
《瓶梅》 陈宓 1. 为怕凋零不忍栽:为,因为;怕,担忧;凋零,凋谢、枯萎;不忍,心里面舍不得;栽,种植。 2. 问云何处正初开:问云,询问云朵;何处,什么地方;正初开,刚刚开始绽放。 3. 小窗尽日看春至:小窗,小窗户;尽日,整个白天;春至,春天到来。 4. 短帽无人彻夜陪:短帽,一种轻便的帽子;无人,没有其他人;彻夜,整夜;陪,陪伴。 5. 光景长如新月上:光景,风光景色;长,长久;如,如同;新月,农历每月月初的月亮,形状如钩。 6. 杖藜懒向小园隈:杖藜,拐杖;懒,懒散、不愿意;向,朝向;小园隈,指小园子的角落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瓶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的瓶梅象征着美好和短暂,诗人通过描述瓶梅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生活的哲思。 首先,诗的第一句“为怕凋零不忍栽”,表达了诗人对瓶梅的怜爱之情。诗人担心瓶梅的凋零,所以不敢轻易种植,这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第二句“问云何处正初开”,诗人询问瓶梅在何处盛开,表达了他对瓶梅的关注和期待。这里的“问云”,寓意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接着,第三句“小窗尽日看春至”,诗人透过小窗,整日关注春天的到来,体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而“短帽无人彻夜陪”则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他渴望有人陪伴,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然后,第五句“光景长如新月上”,诗人将瓶梅比作新月,寓意着它的美丽和短暂。这里的“光景”,既指瓶梅的美丽,也指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诗人认为,这些美好时光就像新月一样,虽然短暂,但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第六句“杖藜懒向小园隈”,诗人拄着拐杖,懒得走向小园的一角。这里的“杖藜”,指的是诗人的拐杖,寓意着他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诗人虽然年老,但仍然热爱生活,不愿意错过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瓶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生命、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哲思。诗人通过瓶梅这一象征,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的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瓶梅》是南宋诗人陈宓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陈宓此时正值中年,人生阅历丰富。在南宋时期,政治腐败、军事软弱,内外矛盾重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文人墨客们仍然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生活,以诗酒自娱。 陈宓出身书香世家,历任州县官吏,颇有政绩。他一生宦海沉浮,目睹国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忧国忧民之心油然而生。在这首《瓶梅》中,他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