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宵引赠司马承祯
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户墐兮行人绝。独坐山中兮对松月,
怀美人兮屡盈缺。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松幽幽吟劲风。
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水结冰了,山头盖满了白雪;
北方的房子关上了门,路上已经没有人烟。
我独自坐在山中,对着松树和月亮;
想念着美人儿,她却总在人间消失又出现。
明亮的月光照在寒冷的潭水里,青松却在那里低声诉说着冷风中的坚强;
这样的情感无法对一般人诉说,因为总是爱着却又看不见,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与悔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河有冰兮山有雪:描述冬天的寒冷景象,河水结冰,山上积雪。
2. 北户墐(jìn)兮行人绝:北户,指北方的人家;墐,指用泥土涂抹门窗缝隙,以保暖;行人绝,指由于天气寒冷,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的踪影。
3. 对松月:指独自一人在山林中对月,意境清幽。
4. 怀美人兮屡盈缺:形容对心爱的人的思念之情,如同月亮的圆缺变化。
5. 明月的的寒潭:明月,指明亮的月光;的的,明亮的样子;寒潭,寒冷的潭水。
6. 青松幽幽吟劲风:青松在劲风中发出低沉的声音。
7. 爱而不见恨无穷:形容对心爱的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去完善
赏析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首联“河有冰兮山有雪,北户墐兮行人绝”描绘了冬日的严寒景象,以河冰、雪山、紧闭的门窗和断绝的行人等元素渲染出冷寂的氛围。这一情景既是实景描绘,又寓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颔联“独坐山中兮对松月,怀美人兮屡盈缺”抒发了诗人在冬夜中对友人的深切思念。独坐山中的寂寞,映照着明月、青松的美景,然而这些美景并未给诗人带来慰藉,反而勾起了他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这里的“美人”并非指美貌的女子,而是诗人对友人的亲切称谓,表达了诗人对他美好品质的高度赞赏。
颈联“明月的的寒潭中,青松幽幽吟劲风”再次描绘了寒冷寂静的山中夜景,皎洁的月光洒在寒冷的潭水中,显得格外明亮;寒风中的青松依然挺立,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声音。这两句既是对山中夜景的再现,也象征了诗人坚定不屈的精神风貌。
尾联“此情不向俗人说,爱而不见恨无穷”是诗人情感的直接表达。他不愿意将这份情感诉诸于世俗之人,因为这样的情感深沉真挚,难以言表。即使不能相见,心中的思念之情也永无尽头。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流露出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山中冬夜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孤独坚韧的品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宵引赠司马承祯》是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时期(公元650年-683年),这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诗歌艺术达到空前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宋之问作为宫廷文人,凭借其才华和才艺获得了皇帝的赏识,得以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曾因涉嫌参与宫廷政变而被贬为地方官。这段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宋之问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现实的犀利批判。这首《冬宵引赠司马承祯》就是他在被贬期间写给好友司马承祯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