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商君传

标题包含
读商君传
利害从来识所存,固难轻重与人论。 赵良不自身为客,刚欲都君使灌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令(1032年-1059年),字逢源,号钟山子,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江苏南京,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 王令年轻时曾师从王安石,深受其影响。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以诗歌最为著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商君:即商鞅,战国时卫国人,为秦国实行变法。 2. 利害:指商鞅的变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3. 识所存:认识到事物的存在及其本质。 4. 固难轻重与人论:很难用轻重来评价或与他人讨论商鞅变法的得失。 5. 赵良:人名,与商鞅同时代的名士,有见识但并未在秦国实践其理论。 6. 自身为客:指赵良以宾客身份介入商鞅的事务。 7. 刚欲都君使灌园:意谓赵良坚决要求让商鞅放弃权力而成为普通百姓。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战国时期赵国政治家、改革家商鞅的历史事件的诗。诗中提到赵良,他在当时是秦国的大臣,与商鞅有不同政见的矛盾,因此受到商鞅的排斥和打压。诗人通过对赵良命运的同情和对商鞅行为的质疑,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批判。“利害从来识所存,固难轻重与人论”表达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洞察力,即事物间的利害关系历来都存在,然而要将它们分辨清楚并非易事,这也是为何人们往往难以权衡利弊的原因。同时,以“赵良不自身为客,刚欲都君使灌园”描述了赵良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去为商鞅经营田产的命运。这首诗通过此一历史事件,传达了作者深刻的思考,使得我们在品味诗词的同时,亦能领悟到其背后的深刻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商君传》是北宋诗人王令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创作的诗歌作品。这一时期,正值王安石变法之际,政治氛围紧张而充满变革气息。王令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文人,深感时代的责任和使命,故而以商鞅的故事为主题,结合自身的感悟,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此之前的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年仅二十岁的王令离家来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想通过科举考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尽管他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向朝廷上疏进谏,力陈时弊,但都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试图改变北宋的积贫积弱局面。然而,新法在执行过程中却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强烈抵制和攻击。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王令意识到改革的艰难和曲折,因此他以商鞅为镜,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改革者的敬意和支持,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固有的阻力与困境。 总的来说,《读商君传》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通过讲述商鞅的故事,反映了诗人的政治见解和人文关怀。这首诗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王令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