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杂兴五首
虞韶九奏音犹在,只是巴童自弃遗。
闲卧清秋忆师旷,好风摇动古松枝。
一顾成周力有馀,白云闲钓五溪鱼。
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
长爱真人王子乔,五松山月伴吹箫。
从他浮世悲生死,独驾苍鳞入九霄。
越里娃童锦作襦,艳歌声压郢中姝。
无人说向张京兆,一曲江南十斛珠。
云堆西望贼连营,分阃何当举义兵。
莫道羔裘无壮节,古来成事尽书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虞舜九歌仍在耳边回荡,只是那巴地的孩童早已遗忘。
闲暇之时躺在秋天里,怀念着师旷的美好。清风拂过古松枝头。
回头看一眼,有着极大的成就,如同那位在山间悠闲地垂钓五溪鱼的智者。
不要再说中原没有龙凤了,只是因为皇家的视野不够宽阔。
总是喜欢那个真实的王乔,在五松山的月光下吹箫。
让他在世间独自承受生死之悲,独自驾驶船只穿越九天云霄。
那里的孩子们穿着锦绣衣裳,他们的歌声超越了那些美丽的女子。
没有人对张京兆提起过这些,一首江南歌曲价值千金。
站在高处看那敌军的阵营,何时才能奋起抵抗?
不要说那羊皮衣服上没有英勇之气,自古以来许多成功人士都是书生出身。

去完善
释义
1. 虞韶:指古代传说中的虞舜时代的音乐,这里借指美好的音乐。
2. 巴童:巴地的儿童,这里泛指普通的儿童。
3. 师旷: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音乐家,字子野,今山西省洪洞县人,相传他精通音律,能辨音知政,夜行闻风笛而觉,闻琴声而知亡国之音。
4. 成周:指的是周朝的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也指周朝。
5. 五溪鱼:比喻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6.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即黄河流域一带。后演变为指代整个中国。
7. 皇家:皇帝的家国,这里指朝廷。
8. 结网疏:形容朝廷治理不力的状况。
9. 真人王子乔:指古代的仙人王子乔,据《列仙传》记载,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儿子,因修道升天成仙。
10. 五松山:位于安徽省铜陵市,为古代著名的道教胜地,传说中王子乔曾在此修炼。
11. 越里娃童:指越地的儿童。
12. 张京兆:唐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张萱,以画仕女图著称,曾任京兆尹,故称张京兆。
13. 一曲江南十斛珠:形容歌曲优美动听,价值连城。
14. 云堆:指云雾笼罩的山峰。
15. 贼连营:形容敌军的营地连绵不断。
16. 分阃:指分封疆土。
17. 羔裘:指用羔羊皮做成的皮衣,这里用来形容书生们。
18. 古来成事尽书生: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人都是读书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身处乱世、坚守正义的情怀。首联以“虞韶九奏”和“巴童自弃遗”对比,反映出百姓对乐师的尊重和对朝廷的不满。颔联通过“闲卧清秋”与“师旷”的对话,表现出诗人渴望为人民谋福祉的决心。颈联指出,朝廷并非没有贤能之士,而是因为皇帝的失策导致人才被埋没。
接下来的几联描绘了诗人的理想生活,希望像王子乔一样超脱世俗,摆脱生死的困扰。同时,他也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尾联则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期望有书生能够挺身而出,拯救国家和民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闲居杂兴五首》是晚唐诗人陈陶创作的组诗,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859年至874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
陈陶生于书香门第,曾仕于蜀,任从事、监察御史等职。然而,他并未在仕途上得到显赫的成就,反而因直言不讳而遭排挤,于是辞官回乡,过上了闲居的生活。在这段闲居的日子里,他体验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艰辛,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同时,这个时代也正值唐朝的衰落阶段,朝政腐败,宦官专权,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种背景下,陈陶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时代烙印的诗篇,如《闲居杂兴五首》等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