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紫天银水渡辛夷,藻帐雕屏解佩时。
金朔窗中窥阿母,小姑堂上忆兰芝。
初宵已有穿针乐,欲曙还成弄杼悲。
若比人间更肠断,万重云浪寄微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空中的紫色天空映衬着银色水面上的辛夷花,华丽的帐幔和精致的屏风使人想起解除佩带的美丽时刻。金色的窗户映照着母亲的身影,而小姑则在庙堂上回忆起那美丽的兰芝。初次破晓之时已经响起了穿针引线的欢笑声,黎明时分又变成了悲伤的织布声。这人世间的痛苦,犹如隔着重重云浪寄托在微弱的声音之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紫天银水:形容银河如紫色的天空中的银色水波。
2. 辛夷:指一种乔木或灌木的树皮,这里用作比喻。
3. 藻帐雕屏:指用丝织物制作的华贵床帐和屏风。
4. 解佩:指仙女解下身上的饰物,表示真诚。
5. 金朔窗中:指月亮高挂在窗户旁。
6. 阿母:指母亲。
7. 小姑:指年轻的女子。
8. 兰芝:这里指美丽的少女。
9. 初宵:指夜晚刚刚开始的时刻。
10. 穿针乐:古代七夕节有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
11. 欲曙:即将天亮的时候。
12. 弄杼:古代纺织的一种方式,这里表示妇女辛勤劳作的场景。
13. 微辞:指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七夕为主题,描绘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首句“紫天银水渡辛夷”描述了银河的美景,让人想象出鹊桥相会的画面;次句“藻帐雕屏解佩时”则暗示了牛郎织女即将相见的喜悦。接下来的诗句分别描述了阿母和小姑的情景,前者在窗户边偷看,后者则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也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画卷。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了初宵穿针的乐趣和欲曙弄杼的悲伤,这实际上是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之短暂以及离别之苦的深刻反映。最后一句“若比人间更肠断,万重云浪寄微辞”,则是诗人对人间离别之苦的理解和感慨,他通过对比牛郎织女的相会与人间的离别,表达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多样以及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夕》是北宋文学家钱惟演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涌现出许多著名文人墨客。
钱惟演作为北宋大臣,文学造诣深厚,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当时文人喜爱。然而在他的晚年时期,由于卷入政治纷争,他的官职受到贬谪,这使得他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钱惟演创作了这首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诗篇。
在《七夕》中,钱惟演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天上牛郎织女的祝愿,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世间美好爱情的向往。在这首诗意境优美的诗篇背后,蕴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去完善